孤独麦客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六十五章 分化,晚唐浮生,孤独麦客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“南方广阔,每及战乱,都有北人南下,如衣冠南渡那次。”陈诚说道:“陛下曾言,湖南可养一两千万人,而今只有一百万。湖北可养一两千万人,而今亦只有百万上下。由此可见,南方广阔天地,大有可为。”

“账不是这么算的。”邵树德打断了一下,道:“以湖南为例,它现在确实只能养一百万,或者多一些,但最多两三百万,两千万人则不可能。要想养这么多,你得进行开发,排干沼泽、清除草甸、砍伐森林、修建道路、开挖沟渠、疏浚河道等等,只有这些都做到位了,湖南才能养更多人。”

清代为什么人口那么多?都说外来物种,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。

玉米刚引入中国的时候,未经驯化,并不适应本地环境,又没育种,故产量极低,还不如种植传统农作物。

红薯倒是有一些作用,将以往一些无法利用的丘陵给利用上了。

但这两种农作物,在清代的种植比例不高,并不是粮食的主流。

之所以能养那么多人,在于清代大规模兴修农田水利设施,将一部分下田变成中田乃至上田,同时围湖造田、砍伐森林,耕地面积大增,这才是主要原因。

邵树德讲的就是这回事。

湖南能养多少人,对应的是能够稳定耕作的农田数量。在如今这会,大部蛮荒,到处是处女地,显然养不了两千万人,最多两百万。

“臣知陛下之意。”陈诚说道:“臣只是指出,整个南方的空地还很多,可以容纳非常多的人口。将来如果北方人口大增,田地不够,可移民南下,缓解矛盾。”

邵树德点了点头,又道:“陈卿继续说。”

“第二条办法其实差不多。”陈诚说道:“臣闻辽东虽然天寒,但一年种一季还是不成问题的。又土多沃壤,亩收很高,或可大举移民。”

“不错。”邵树德又点了点头,道:“继续。”

其实,攻灭契丹和渤海,算是邵树德给大夏的续命之举。

历史上小冰河时期,辽国、金国在东北的屯垦人口却大增。尤其是辽国上京地区,一度达到二百万人,如今才十几万,简直只是一个零头——当然,辽国在上京的大开发,也造成了土地的沙漠化。

从某种意义上而言,小冰河气候导致辽泽收缩、退化,大量沼泽干涸,湖底的淤泥十分肥沃,白白给契丹人送了不少农田。

至于天气变冷的影响,大概就是渤海人曾经广泛种植的水稻是不行了,得上其他农作物,比如黑麦、燕麦、糜子等等。

截止同光元年末,辽东道诸正州已有编户百姓18万1100余户、87万9600余口。

另有府兵6万5000户、部曲12万9000余户——金枪军剩余的一万四千人在经过多年拉扯后,终于同意整体安置到辽东为府兵。

如此一来,辽东道总人口已达到一百八九十万人,超过了渤海国时期的水平,但比起辽国时代则远远不如,差得有点多,移民潜力依然极大。

与南方一样,辽东也是大夏的人口泄压阀。

“第三个法子便是西域了。”陈诚说道:“但西域新得,臣不甚了解,不知道其能承受多少户口。”

“比现在多个百余万,顶天了。”邵树德说道。

“可惜了。”陈诚叹道。

邵树德也沉默。

忽悠的效果很一般啊,陈诚指出南方、辽东还有大把空间,虽然被邵树德用话术湖弄过去了,但在场的哪个不是人精,都会有自己的思考。

不行,得带一下节奏。

于是,他抢在正要发言的赵光逢前面,说道:“南方湿热,百姓十不存一,以为必死之地。其实不太好,只可徐徐图之,慢慢移民。重点还是在东北和西北……”

“陛下,方才你不是说西域只能再多养百余万人么?”赵光逢奇道。

邵树德咳嗽了下,道:“但西域西边,还是有好地方的。拔汗那,可养数百万人。”

“那么多?”赵光逢震惊了,问道:“汉时大宛不过三十余万人,唐时五六十万,怎么就可养数百万了?”

“朕去过,自然比你清楚。”邵树德强辩道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冷帝宠上天:腹黑狂妃

冰水仙

非王不爱:催眠娇妃不可惹

幺蛾子大人

三国之帝统天下

君千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