绯红之月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97章 军人们的烦恼(十八),文明破晓,绯红之月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“因为苏俄现在的国力很弱,并不足以实现他们的想法。把自己的革命经验强加给别国,用中国成语来形容,那叫镜花水月。任何革命成功,都根植于本国需求之上。俄国历史上入侵中国,是他们运气好,遇到了腐朽满清最软弱的时代,最终才割走了大量土地。即便如此,还有左宗棠远征新疆。如果遇到的是强盛的中国,俄国人的结果只怕就是再来一场更惨烈的克里米亚战争。还得有另一个沙皇通过自杀来平息国内愤怒。”

莫里循听到这话,心念一动,不动声色的问道:“我能否将这些告知给伦敦?”

何锐点点头,“当然可以。我还会在《东北日报》上写一篇文章讲述这个问题。”

说完,何锐伸了个大大的懒腰,浑身轻松下,发出了舒服的叹息声,“赶紧吃,吃完了回家睡觉。”

《东北日报》上果然刊登了何锐的署名文章。文章分析了俄国进攻波兰的原因,布尔什维克政府想推翻帝国主义秩序,建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联盟。站在反帝的立场上,何锐表达了理解。

但是从现实手段上,何锐则做出了波兰三可胜,与俄国三不可胜的原因。

这篇文章很快就被送到了布尔什维克中央这边。托洛茨基委员对革命的认知,是全球革命,彻底推翻帝国主义秩序。即便何锐反对帝国主义秩序,但是何锐对苏联红军做出的必败分析,依旧激怒了托洛茨基委员。

向列宁同志汇报工作的时候,托洛茨基努力压抑着怒气,尽量让自己不受影响。知道列宁同志问道:“托洛茨基同志,我军装备的通讯设备能够指挥到哪一个层级的部队?”

“列宁同志,您想问什么?”托洛茨基委员有些按捺不住了。

看到托洛茨基委员的神色,列宁同志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,“托洛茨基同志,你看过何锐的新文章么?”

“看过!”托洛茨基的愤怒有些溢于言表,让他看上去像是一头愤怒的狮子。

“何锐认为我军一旦取得巨大优势,就会失去有组织协调战斗的局面。这不仅是因为我军的通讯设备不足,联络手段落后,还与我军后勤不足有关。而波兰方面得到了英法的全面加强,有足够的兵力和装备投入战斗。一旦我军出现必然的战线空缺,就会导致我军在波兰被分割包围的局面。何锐并没有实战经验,所有看法都来自于军事学习。但是我军在这方面有所调整么?”

托洛茨基当然知道何锐说的有道理,所以才会让托洛茨基如此在意和愤怒。但战争已经开始,哪里还能临时进行这么大的调整?稍一思考,托洛茨基答道:“波兰人民需要通过革命打破旧世界,而且这些问题不仅我军要面对,波兰也需要面对。我认为经历过战争的红军能够压倒波兰的反动军队。”

列宁也没多问。他的看法与托洛茨基基本一致,因为红军的确没办法解决何锐提出的问题。但是,一种说不清楚的直觉,让列宁同志感觉有些心神不宁。既然红军与波兰反动军队都在一种不可靠的局面下作战,谁的运气更好些,可就难说了。

何锐对战争的预测虽然不利于俄国红军,不过何锐也建议俄国红军见好就收,接受现在的实际控制线。毕竟红军此时已经占了很大优势,哪怕是陈兵边境等着波兰境内发生变化,也比脑子一热,想毕其功于一役要好得多。

文章中有不少内容,何锐直接引用了中国成语。那些成语的含义,以及背后的故事,列宁同志并不懂,而那些翻译们也不懂。列宁同志甚至生出了想找到更懂中国文化的翻译的冲动。

不过现在战争已经爆发,列宁同志只是生出了一个念头,并没有真的想为了一个中国军阀而大费周章的打算。

何锐并不知道列宁同志有没有看到自己的文章,更不认为列宁同志会接受自己的建议。写这些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国内政治服务,此时决不能塑造一个邪恶的苏俄侵略军形象。俄国在中国的名声已经够差了,再这么塑造的话,天知道会出什么事。

此事对于当下的东北也不重要。演习结束后,进行了全面复盘。军委的同志们最终发现,何锐采取的所有行动都没蕴含已知的军事常识之外的任何判断,集中兵力,发挥本国军队优势,短时间打出决定性战果。都是军事课本上讲述过太多的内容。

经过反复推敲,军委一致决定,一旦开战,需要投入的兵力必须有100万,才能确保日军无法攻破东北军的防线。

花了两天决定战争规模,第三天开会的时候,军事组织和训练部门的胡秀山拿出了后勤估算,“按照军委的决定,战争开始前,东北要动员起400万正规军和预备役,准备战争补充。”

听到400万这个数字,年轻军人们虽然受到了些冲击,最激动的也只是微微叹息。只有负责参谋教育的周胤善才长叹一声。但周胤善并没有因此说什么,叹息一声后就继续听胡秀山介绍战争安排。

“由于我军没有进攻日本本土的能力,所以战争预计要打18个月。18个月中,有可能会爆发10次左右的大规模作战,包括部队修整重建期,预计每一支部队都要参加6-7次的激烈战斗。包括交通,后勤,以及军医院建设,都需要从现在开始进入管制阶段……”

何锐认真的听着,并且与自己对战争的理解相互判断。这些内容以前何锐讲过,年轻同志们都觉得非常有道理。但是有种说法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,同志们本来就接受过战争的培训,直到聘请的德国微型参谋部到了东北,以德国在一战的经验为基础进行培训后,同志们才算是豁然开朗,基本明白了现代战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。

现代战争和旧时代战争的区别,在于成体系军队和一次性军队的天差地别。

现代战争中的后勤极为重要,重要的不是给投入战斗的军队什么样的装备训练。而是每一次投入战斗的部队,都是一样的装备和训练。

如果是一次性战争,不管军队站前训练的多强,装备的多好。如果没办法维持这样的水平,这支军队就会在不断的战争中被快速消耗,一两次战争后就彻底失去了战斗力。

这就是为什么有种说法,‘有些军队可以失败无数次,只要胜利一次就能奠定胜利。而有些军队可以胜利无数次,只要失败一次就会彻底覆灭。’

听得出,胡秀山负责的后勤与训练部门是合格的。对于战争的理解已经到了现代军队水平,正因为这样,军委会的同志们面对巨大的数字,一个个都闭口不言,与平日里的热情洋溢大不相同。

总动员需要400万经过训练的人员来维持100万前线部队的消耗,武器弹药储备也得为400万人做好准备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末世之寒刃

那端米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