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箭十万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18章 阅卷,大明: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,借箭十万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朱雄英坐了下来,随口问道:“刘卿,此次恩科大考可有出类拔萃的治国大才?”

刘三吾拿出放在案上的一沓试卷,说道:“陛下,这是臣与诸位同僚挑选出来的一甲,二甲试卷,共十六人,请陛下过目!”

一甲只有三人,即为状元,榜眼,探花。

二甲没有名额限定,但只挑出十三人着实有些少了,也由此可见刘三吾阅卷之严格。

朱雄英随手拿起一张卷子,仔细看了起来。

周唐外重内轻,秦魏外轻内重,各有利弊?

这道题属于以古论今,考的就是藩王的问题,你要写,朝廷集权弊大于利,那意思就是给地方藩王无限放权,那一定会被淘汰。

这位考生的回答大意:汉唐两代,外重内轻,引发割据分裂,权臣把控朝政,架空皇权,甚至谋权篡位,这种情况下王朝随时都会覆灭。

终宋一朝,内重外轻,虽无割据之忧,却对地方失去绥靖御侮的能力,边防难稳,一旦天灾有变,内忧外患之下,亦有亡国之危。

朱雄英长舒一口气,这考生竟然能看透大明朝将来的危机,人才啊。

接着看下去,后面是他的解决办法。

就四个字,轻重相维,在朝廷高度集权下允许地方适度分权。

看到这里,朱雄英有些失望了,这个回答太理想化了,谁也无法完美的把握分权的尺度,即便是老爷子这样雄才大略的帝王都做不到。

打开后面被遮住的考生名字,上面写道:黄淮,温州府永嘉人士!

这个人有能力,也有见识,但没达到惊艳的地步,朱雄英直接提起朱笔在卷子后面写道:二甲第五名,赐进士出身。

按理说,考生的姓名和籍贯都被遮住,以防作弊,但皇帝既然已经定下名次,那公布出来也无妨了。

接着朱雄英又拿起一份试卷,同样是看第一个考题。

他提出,朝廷对地方的把控会随着远近而减弱,自古大一统中原王朝的危机都来自北方的强大游牧,在这种情况下,要想抵御外敌,必须要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和经济支撑,但这种情况下又会形成藩镇割据,但朝廷集权在面对边境冲突时处于被动局面。

他给出的解决办法是,效仿秦朝,修建直道,疏通各地漕运,发展海运,逢山开路,遇水搭桥,朝廷定期派人巡查,修缮,确保通信,运输的通畅,,,

“这考生不简单啊!”

朱雄英心中忍不住惊叹一声,别人还在纠结藩王的问题,他竟然能看透本质,一针见血的指出,王朝对地方难以把控的根源在于距离,需要打破信息,交通,运输的桎?,简单的说就是让原本三天能到的信息变成一天,让三个月才能赶到的兵马走直达的直道,大大缩短时间和距离。

不过,他提出的解决办法,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,物力和人力。

朱雄英心里明白,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,必须要大力发展科技,但对于目前的大明朝的情况来说,实在是天方夜谭,思想固化,不是朝夕之间就能改的,至少他在位时期是看不到了。

但这位考生能有这般见解已经很了不得了,实在惊艳,这就是他需要的实干人才。

朱雄英提起御笔,在试卷上道:一甲第一名,赐进士及第。

状元,,,

竟然是状元!

刘三吾惊呼一声,很快便引来大殿内翰林老爷们的围观。

“陛下,可否打开考生的姓名和籍贯?”

朱雄英微微点头,刘三吾迅速打开,上面赫然写道:陈安,福建闽县人士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误窃天下

野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