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家龙女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211.第205章 大汉棋圣,大唐李二:恁祖宗来了!,林家龙女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当然了,没经历过的人应该没法理解。换做是其他人,从小便被父母耳提面命说自己不如二哥,并且家产也是二哥分的多,自己捞不到几个,天天还挨着骂。忽然有一天发迹了当了皇帝,那可不是扬眉吐气吗?

叫你天天说我不如二哥,现在怎么样?我比二哥如何?二哥能给你挣一个太上皇帝出来?

不过刘邦的小心眼不止在这个,想当初同母大哥刘伯对他颇为疼爱,刘邦有时候犯事儿了,带着狐朋狗友就去他家蹭饭。后来刘伯去世,他大嫂对于总来蹭饭的小叔子十分厌烦,有一次带人来蹭饭的时候,大嫂就故意不停刮着锅底,假装饭已经吃完了。等到客人走后,刘邦悄悄去厨房一看,见锅里还有饭,因此对他大嫂十分记恨。

在刘邦灭掉西楚霸王的次月,刘邦尊大哥刘伯为武哀侯,并没有给他儿子刘信封侯。刘太公问刘邦为什么独独不封你大哥的儿子刘信,刘邦说不是忘了,是他妈不是忠厚大方的人。

后来刘邦还是咬着牙给刘信封了个羹颉侯,“羹颉”的意思是用勺子刮锅底……

在封了这么个促狭的名字后,报了一箭之仇的刘邦终于心理平衡,又给大嫂封了一个“阴安侯”,成为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女侯爷。后来阴安侯还与朝臣一起,迎立代王刘恒入京登基。

“你们也别看我,我孙子肯定没错。”刘邦撇撇嘴:“刘濞封国在吴地,依山溪之便,削山为铜,煮海为盐,想必早有不臣之心;若非嚣张跋扈,他刘贤有什么胆子敢在京城和当朝皇太子起争执?”

这话说的倒是没错,刘邦分析的也不是没有道理。

仅凭这蛛丝马迹就能断定吴王刘濞有反心,刘邦倒真不愧是教员赞扬的最厉害封建帝王。

“邦子厉害。”李清伸手竖起大拇指:“在汉景帝时期,吴王刘濞果然反叛,他纠集了楚王刘戊、赵王刘遂、济南王刘辟光、淄川王刘贤、胶西王刘卬、胶东王刘雄渠等七国起兵,号称“清君侧”,声称只是想要诛杀献上《削藩策》的晁错,史称七国之乱。”

*来自刘邦的伤心值+100

“交的后代竟然也反叛了?”刘邦不禁有些惊愕,这倒是他没想到的。

交,指的是楚元王刘交,是刘邦的异母弟,二人在刘邦未登基称帝的时候,关系十分要好。

他的后代反叛,刘邦倒真有点伤心。

伤心了,但是没有完全伤心。

至于说号称清君侧,刘邦有点不齿。

只要不是傻贝,都知道你造反的目的是啥,还打着清君侧的旗号,呸,恶心,我都关着灯!

“在你小老婆薄姬过世的服丧期……当时应该叫太皇太后,”李清给刘邦解释道:“刘戊为薄太后服,私奸,刘启念同宗兄弟的情谊,并未采纳朝臣诛杀刘戊的建议,而是只削夺了他的东海郡作为惩罚。刘戊因此怀恨在心,与刘濞一拍即合。”

这里的私奸,可以理解为通奸或者强行……,无论是这两种的哪一种,在服丧期间都是大罪,按例应当除国。刘启倒还真是顾念兄弟情谊,手下留情了一波。

“轻了,轻了。”刘邦摆摆手,“这过错,把他封国削夺了都在情理之中,启也真是的,不知道打虎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。”

老刘在支持孙子这一块儿,立场还是十分坚定的。

“那七国之乱最后怎么平定的?”刘邦再次问道。

“刘启以绛侯周勃的次子周亚夫为太尉,令其率兵平灭吴楚联军。仅仅三个月,周亚夫便将叛乱彻底平定。”李清笑呵呵地说道。

说到这里,老李三人都有点眼红。

周亚夫,良将啊……

“当年我就说过,安刘氏者必勃也。”刘邦有些感叹:“父亲助我横扫天下,又在我身后扫除诸吕,儿子帮助我的孙子平灭六国,这一家都是良臣啊……”

李世民点头说道:“确实,当年刘恒也曾经对时为太子的刘启说,国有难,找亚夫。果不其然,最终是周亚夫帮助刘启平定了七国之乱。”

“我没看错人啊。”刘邦有些沾沾自喜。

在识人用人这一块儿,刘邦表现得相当自信。

“可惜周亚夫下场不太好,他的政治觉悟太差了。”朱元璋叹了口气:“不仅反对刘启废太子,而且得罪了王皇后与梁王刘武。他儿子私自买了五百件甲胄,想要给他当做陪葬品,结果被人告发。廷尉当场召周亚夫对质,并且逼他承认谋反。周亚夫性子执拗,不肯屈服于刀笔吏,绝食五天而死。”

“这个启,糊涂啊。”刘邦感叹地摇摇头:“这种得罪一群人的孤臣,不正好应当拿着好好用吗?就算脾气傲了些又如何?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角妓当道逆风行

话扣

我有99个大佬师父,下山即无敌叶北辰周若妤

求求你让我火吧

北凉,悟性逆天,一剑开天门

槐诗

李轻媚陆时年

佚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