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年明月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明朝那些事儿第1部_第二十一章 蓝玉的覆,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(全),当年明月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看见有刺自然不动手。

朱元璋冷冷地看着他:

“我杀人就是要替你拔掉这根木棍上的刺。”

这件事很清楚地说明了朱元璋的动机,但这个故事还有下半部分,从这一部分里我们能够了解朱标是怎样的一个人。朱标身为太子,却从来没有享受过皇帝的尊荣,但他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物,有必要出个场。

出乎朱元璋意料的是,他的口气并没有吓倒朱标,这个平时说话轻声细语的儿子居然敢反驳,而且话说得十分难听。

他以同样冷淡的口气说道:

“皇帝是尧舜一样贤德的君主,大臣才会是拥护尧舜的臣民。”

这句话是比较狠的,大致的意思是:有什么样的皇帝,就会有什么样的臣子,你自己不贤明,怎么能够怪大臣呢?

参考消息

开国皇帝与开国功臣

朱元璋以一平民起事,与刘邦相同。朱元璋大戮功臣也与刘邦相同。据清人赵翼猜测,除了当时朱元璋年纪太大,生怕后代不能维持这些老臣外,效仿刘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。

朱元璋被惊呆了,这个老实巴交的儿子居然敢挖苦自己!他勃然大怒,拿出当年打天下的气势随手操起武器——座椅,朝太子掷去。朱标身手敏捷,躲了过去,但朱元璋的这一板砖还是让他吓得不轻,回去就生了重病。

朱标确实是一个仁慈的君主,而且他敢于坚持原则,属于外柔内刚的性格。朱元璋一生看人都很有一套,他选择的这个继承人也应该是相当不错的。

而他的见识,似乎也很卓越,所谓“皇帝是尧舜一样贤德的君主,大臣才会是拥护尧舜的臣民”,很有见地,如果后来的崇祯懂得这一点,估计还能多撑几年。

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,朱标都是理想的继承人,他自幼跟随朱元璋,谦恭待人,和大臣有着良好的关系,见识过腥风血雨而处变不惊,有着丰富的处理政事的经验。

朱元璋对朱标也很重视,他在洪武十年(1377)已经将很多政事交给朱标处理,并告诉了朱标处理国家大事的四字诀“仁、明、勤、断”,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朱标的身上。可以说当时的朱元璋最信任的只有两个人,一个是马皇后,另一个就是太子。

然而上天似乎是要惩罚朱元璋,朱标比朱元璋更早去世,这个噩耗彻底摧垮了朱元璋,他不顾大臣的劝阻,将皇位传给了年纪尚小的朱允炆。这也可以看出他对这个儿子的感情之深。

朱标,是实至名归的继承人。

然而在某些史料中,对这位仁兄,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记载。

参考消息

巡抚的由来

洪武二十四年八月,朱元璋命太子朱标视察(巡抚)陕西,观风俗、访民情,十一月还京,朱标献《陕西地图》。这就是官称中“巡抚”的由来,但这时还没有成为正式官名。

历史是可以篡改的

记载朱元璋事迹最重要的史料之一《明太祖实录》中是这样记载的,首先还是老一套,说朱棣刚生出来的时候,到处冒光及五色满室(具体描述可参考朱元璋出生记录)。然后说朱元璋十分喜欢朱棣,不喜欢太子和太孙。甚至说朱元璋屡次要改遗嘱,临死前要传位给朱棣,是被太子矫诏阻止的。

这些情节我们都似曾相识,没有什么新意,但这毕竟是史料上的记载,所以还是分析分析。

所谓《明实录》是明朝史官的历史记录,自永乐夺位后,对前朝历史多有篡改,已是不争的事实,朱棣为了说明自己不是夺位,对继承人的确定问题更是极为重视,出现这些记载当不在意料之外。

而更具有说服力的是,后世的史官及正统史料都没有采纳这些说法,这些经验丰富的历史学家们仔细分辨和筛选了史料,他们对这些记载的态度是很能说明问题的。

根据以上情况,我们应该可以推定,朱标和朱允炆是当之无愧的继承者。不可否认的是,朱元璋和朱棣的性格和做事方法是很相像的,但这并不能成为朱元璋想要传位给朱棣的证据。

事实上,朱元璋后来已经认识到其为政过严的问题,他教导太子“以仁治国”,并对早年政策多有修正。朱元璋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,他明白张弛治国的道理,选择仁慈的朱标为继承人是合情合理的。

朱标是一个不幸的人,他的一生都生活在朱元璋那庞大的身影中,没有自治自决的权力,生命线也不长,而他的儿子朱允炆更是不幸。这父子俩算得上是难兄难弟。

参考消息

明朝皇氏辈分表

在朱元璋为自己的儿孙们筹划的众多事情中,甚至还包括了儿孙们的名字。朱元璋设计的辈分表,概括起来,主要有以下三个规律:一、姓名的第一个字默认为“朱”,凭此可领取长期饭票一张,活腻了的话可以改;二、姓名的第二个字,二十四个儿子的后代世系,各拟定二十个字,每个字为一世,原则上不能改;三、最后一个字,必须是一个以五行做偏旁的字,以“火、土、金、水、木”为顺序,循环使用。[详见书后附表]

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了几百年,黄沙早已经将那些故往埋葬,但我们还是应该从那些故纸堆中找出真相,还朱标父子一个公道。

因为迟到的公道仍然是公道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玄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大千劫主

弄蛇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