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年明月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明朝那些事儿第3部_第二章 朱瞻基是个好,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(全),当年明月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于是皇帝便指派了身边的一个御史去完成这项骂人的工作,但皇帝绝对想不到的是,自己随意指派的御史竟然骂出了名堂,骂出了精彩。

这位御史领命之后,踏步上前,面对这位昔日位高权重的王爷,无丝毫惧色,便开始数落其罪状,骂声洪亮,条理清晰,并能配合严厉的表情,众人为之动容(正词崭崭,声色震厉)。

朱高煦那脆弱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了沉重的打击,在这位御史的凌厉攻势下,他被骂得抬不起头,趴在地上不停地发抖(伏地战栗)。

这一情景给皇帝朱瞻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,他认定此人必是可造之才。回去之后,他当即下令派这个人巡按江西(注意,不是巡抚)。

巡按外地正是御史的职责,也不算什么高升,但皇帝的这一举动明显是想历练此人,然后加以重用。

在历史中,奸邪小人依靠一些偶然的闪光表现得到皇帝的欢心和信任,从而为祸国家的事情并不少见(比如和珅),但事实证明,这一次,朱瞻基并没看错,这位声音洪亮的御史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。

在二十年后,他将挺身而出,奋力挽救国家的危亡,并成就伟大的事业,千古流芳。

这位御史的名字叫做于谦。

闹剧的终结

虽然这次造反以一种极为戏剧性的方式完结了,但搞笑并未就此结束,朱高煦先生将以他那滑稽的表演,为我们上演“朱高煦造反”这部喜剧的续集。

朱瞻基确实是个厚道人,虽然很多人劝说他杀掉朱高煦,但他却并没有这样做,只是将其关在了西安门的牢房里。按说他对朱高煦已经是仁至义尽,可朱高煦偏偏就是个死不悔改的人。

有一天,朱瞻基想起了他的这位叔叔,便去看望他。两人没说几句话,朱高煦突然伸出一脚,把朱瞻基钩倒在地。

我每次看到这个地方,都百思不得其解,总是搞不懂朱高煦是怎么思考的,他的脑袋装的

是否都是糨糊。

既然脚能钩到,说明两人已经很接近,你上去撞也好,咬也好,掐也好,踢也好,都能起到点作用,这么多方法你不用,偏偏就是钩他一下,如同几岁小孩的恶作剧,实在让人哭笑不得。

闹剧还没有完,吃了暗算的朱瞻基十分气愤,老实人也发怒了,便下令用一口三百斤的铜缸把朱高煦盖住,那意思就是不让他再动了。可后来发生的事情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。

民间所谓“顶缸上”也许即由来于此

朱高煦先生突然又不干喜剧演员了,转而练起了举重,他力气很大,居然把缸顶了起来,但由于头被罩住看不清,只能东倒西歪地到处走。

待着就待着吧,你干吗非要动呢?

这一动,就把命动没了。

朱瞻基从头到尾见识了这场闹剧,他再也无法忍耐了,于是派人把大缸按住,然后找来很多煤炭,压在缸上,把煤点燃烧红,处死了朱高煦。

朱高煦先生就这样结束了他多姿多彩的一生。他的一生,从阴谋家到喜剧演员,再到举重运动员,无不是一步一个坑,极其失败,但我们实在要感谢他,是他的搞笑举动使得我们的历史如此多姿多彩。

我曾数次怀疑这段记载的真实性,因为我实在很难理解这位朱高煦先生的行为规律和原因,怀疑他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。但在历史之中,人的行为确实是很难理解的。

不管这位朱高煦先生精神到底正不正常,史料记载是否真实,朱瞻基终于摆脱了这最后一个累赘,一心一意地去做他的明君去了。

朱瞻基的统治时间并不长,只有十年,加上他父亲的统治时间,也只有十一年,但他和他父亲统治的这短短十一年,却被后代史学家公认为是堪与“文景之治”相比的“仁宣之治”,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。

何以有如此之高的评价,盛世何来?来自休养生息,清静养民。

其实封建社会的老百姓们自我发展能力并不差,你就算不对他进行思想教育,他也知道自己要吃饭,要挣钱,要过好日子,只要官府不要天天加收田赋,征收徭役,给这些不堪重负的人们一点喘息之机,他们是会努力工作的。

明宣宗就是这样的一个不扰民的皇帝,他没有祖父那样的雄才大略,但他很清楚,老百姓也是普通人,也要过日子,应该给他们生存下去的空间。

在他执政的十年里,每天勤勤恳恳,工作加班,听取大臣们的意见,处理各种朝政,能够妥善处理和蒙古的冲突问题,能不动兵尽量不动,所以在他的统治时期,一直没有出什么大事。

这对于像我这样叙述故事的人来说,并不是一件好事,但对于当年的百姓们而言,却是功德无量。

好的皇帝就如同现代足球场上的好裁判,四处都有他的身影,不知疲倦地奔跑,却从不轻易打断比赛的节奏,即使出现违规行为,也能够及时制止,并及时退出,不使自己成为场上的主角。

这样的裁判才是好裁判。

不干扰百姓们的生活,增加他们的负担,为其当为之事,治民若水,因势利导,才是皇帝治国的最高境界。

这样的皇帝才是好皇帝。

参考消息

明朝的那把火

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,自认为是得了“火运”。所以他的儿子都以“木”字旁命名,取五行中“木生火”之理。按照他的美好愿望,从“木”辈开始,一代接一代,明朝的“火运”会越烧越旺。可惜天不遂人愿,在他死后,明朝就接连发生了两次叔侄之争,都以一把火告终:先是朱棣起兵靖难,朱允炆放了一把火后不知所终。接着朱高煦叛乱失败,最后被火烧死。大明帝国在熊熊烈火中越烧越乱,朱元璋地下有知,不知该作何感想。

朱瞻基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好皇帝,而且从治国安民的角度来看,他比他的祖父要强得多。

朱瞻基的痛苦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玄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大千劫主

弄蛇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