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年明月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明朝那些事儿第3部_第六章 决断,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(全),当年明月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朝会由朱祁钰主持,他开始询问大臣们有何事上奏。

话音未落,一人大步迈出,高声说道:“臣有奏本!”

导火线就此点燃。

这个上奏的人名叫陈镒。

陈镒,苏州人,都察院右都御史,为官清廉,极其痛恨王振,此次的惨败使他痛心疾首,便下定决心,要一举铲除王振一党。

他厉声说道:“王振祸国殃民,作恶多端,害得皇上身陷敌营,如此恶行,不灭族不足以安人心,平民愤!”

语气如此严厉,坐在上面的朱祁钰也被吓了一跳。

可是陈镒却越说越气愤,越激动,想起无辜受难的同僚和百姓,竟然痛哭失声。

一石激起千层浪,陈镒的这一哭激起了大臣们的愤怒,他们开始不顾礼仪,争相向朱祁钰弹劾王振。

一时之间,朝堂上乱了起来,上奏声、骂人声、痛哭声此起彼伏,纷乱程度实在可比集贸市场。

朱祁钰初登大位,还不是皇帝,只不过代行职权而已,见到这个阵势,吓得不轻,下面的大臣们像连珠炮般地说着话,旁边还夹杂着哭骂声,压根就听不清他们在说些什么,可怜的朱祁钰根本反应不过来。

突然,朝堂上的喧嚣平静了下来,下面的大臣都用

一种极为可怕的眼神看着他,原来弹劾的人已经说完了,等着他的裁决,基本意见就一条:

“杀其同党,灭其全族!”

这可是大事啊,怎么能做得了主呢?朱祁钰胆战心惊地再三考虑,还是不敢做出决断,便下了一道命令:

“百官暂且出宫待命,此事今后再议。”

后来的事实证明,这不仅仅是一道谕令,也是炸药包,是增加爆炸威力的炸药包。

再议?何时再议?再议又如何?再议之后再议?

你糊弄谁呢?!

这些久经宦海的大臣们绝不会被这句话打发走。他们知道,如果错过了今天这个机会,此事就会石沉大海,王振虽然死了,但他的同党还会继续操纵朝政,今天发言的人必定遭殃,国家也就完了。

为国为己,只能拼了!死也要死在今天,死在这里!

谕令已经传达了多次,可是大臣们就是不走。

大臣们似乎达成了默契,没有一个人动,只是不停地痛骂、痛哭、死死地盯着坐在上面的朱祁钰。

朱祁钰吓得脸都发白了,旁边传谕令的太监金英也不停地擦汗,这种阵势他也从没有见过,实在太可怕了。

朱祁钰开始认识到,今天不说出个一二三,他是回不去了。

当权者的沉默彻底激怒了大臣们,王振的倒行逆施、仗势欺人又出现在他们的脑海里。在土木堡之战中,这些大臣们也多有亲属、同年毙命。新仇旧恨,如此罪大恶极之人竟然得不到处罚,天理何在!

正当大臣们的情绪即将达到顶点时,一个不识相的家伙出现了。

锦衣卫指挥马顺一直都是王振的死党,帮着他干了不少坏事,侍讲学士刘球就是被他派人杀害的,此事尽人皆知,只是由于其势力太大,一直没有人动他。

此时,这位马顺出马了,他仗着有皇帝的谕令,竟然呵斥群臣,让他们立刻出去。

马顺的行为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:

找死。

就这样,由陈镒点火,朱祁钰加炸药,马顺最终引爆,三方通力合作,团结一致,即将演出了明史中朝廷最为精彩火爆的一幕。

大臣们本已愤怒到了极点,哭骂声越来越大,王振的同党马顺偏偏这时跳出来,大耍威风。按理说,他们应该更加愤怒才是,可是此时这些愤怒的人们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之中。

参考消息

马顺其人

马顺是个卑微的小人,他身体虽然健全,心理却有些扭曲。为了投靠在王振门下,以堂堂一个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,竟然管王振叫爹,举凡过年过节,都亲自送礼上门,执子侄礼——磕头。迎面遇上王振时,他就会立刻滚鞍下马,伺候一旁。王振于是也很给面子,交代了马顺许多事情,比如杀人放火、栽赃陷害等等。毕竟是做锦衣卫的,马顺这一套做起来很顺手,很快就成了王振的左膀右臂。

可怕的沉默。

这种沉默是愤怒的顶点。

不在沉默中灭亡,就在沉默中爆发!

那么多的屈辱,那么多的悲痛,毫无道理的欺压侮辱,亲人好友的战死被俘,现在到了这个地步,竟然还在作威作福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玄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大千劫主

弄蛇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