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年明月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明朝那些事儿第7部_第十章 不起眼的敌人,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(全),当年明月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明末(万历十年)的东北

当时的建州女真,头领叫做王杲。这人用今天的话说,是个给脸不要脸的人。

他原本在这里当地主,后来势力大了,明朝封他当建州卫指挥使,官位不低。这人不满意,自封当了都督。

王杲的地盘靠近抚顺,明朝允许他和抚顺做生意,收入很高。这人不满意,诱杀了抚顺的守将,非要去抢一把。

因为他经常不满意,所以李成梁对他也不满意。万历元年(1573),找个机会打了一仗。

开始明军人少,王杲占了便宜,于是他又不满意了,拼命地追。追到后来,进了李成梁的口袋,又拼命跑,从建州跑到海西。李将军也是个执著的人,从建州追到海西。王杲束手无策,只能投降。

投降后,属下大部被杀,他本人被送到京城,剐了。但在乱军之中,有一个人跑了,这个人叫阿台,是王杲的儿子。十年后,祸患即由此而起。

建州女真完了,下一个要解决的,是海西女真。

海西女真中,第一个被解决的,是叶赫部。

应该承认一点:李成梁除掉叶赫部的方法是相当无耻的。

万历十一年(1583),叶赫部首领贝勒清佳努率两千余人来到开原,准备进行马市贸易。在这里,他们将用牲畜换取自己所需的各种物资。

高兴而来,满载而归,过去无数次,他们都是这样做的。

然而这次不同。

当他们准备进入开原城时,守城明军拦住了他们,说:

“你们人太多了,不能全部入城。”

清佳努想了一下,回答:

“好的,我只带三百人进城。”

但当他入城后,才惊奇地发现,这里没有商人,没有小贩,没有拥挤的人流,只是一片空地。

参考消息

咸鱼翻身

为了弥补前半生的困窘,李成梁身为主帅,心思不是退敌,而是升官发财。他不仅控制了辽东的军赀、马价、盐课、市赏,还虚报战功,杀良冒级,整个辽东都成了他发财的工具。同时,他又拿着搜刮来的钱财,一掷千金,大肆行贿,朝中显要几乎都被他收买,甘心为他效劳。当然,投入是巨大的,回报也是丰厚的。李成梁因此平步青云,加官太傅、太保兼太子太保,封宁远伯,御赐大红蟒衣、飞鱼斗牛衣十八次,荫世袭锦衣卫同知,改荫升荫十六次,诰券一轴,加衔诰命一次,钦赐御札一道,第宅一区。他的子弟和亲信也全部占据要职,九个儿子中五个做了总兵官,四个当了参将,就连死去的祖先也跟着沾光,往上追溯四代,全部加官封爵。一时间,李成梁家族虽未割据称雄,在辽东也跟土皇帝相差无几了。

然后,他听到了炮声。

炮声响起的同时,城内的李成梁下达了攻击令,数千名明军蜂拥而起,短短几分钟之内,清佳努和三百随从全部被杀。城外的明军也很有效率,叶赫部只跑掉了四百四十人。

然后是哈达部。

相对而言,哈达部人数少,也不怎么惹事,李成梁本来也没打算收拾他们。但不幸的是,哈达部有个孟格部禄,孟格部禄又有个想法:和叶赫部联合。

这就有点问题了,因为李成梁先生的目标,并不是蒙古,甚至也不是女真,他选择敌人的唯一标准,就是强大。

强大,强大到足以威胁帝国的程度,就必须消灭。

本着这一指导原则,李成梁偷袭了哈达部,将部落主力歼灭,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
自隆庆四年(1570)至万历十九年(1591),在二十二年的时间里,李成梁把辽东变成了净土,并不干净,却很安静。

如果各部落团结,他就挑事,挑出矛盾后,就开始分类,听话的,就给胡萝卜吃,不听话的,就用大棒。多年来,他作战上百次,大捷十余次,歼敌十多万人,年年立功受奖,年年升官发财,连戚继光都要靠边站,功绩彪炳,无懈可击。

除了万历十一年(1583)的那一场战役。

万历十一年(1583),李成梁得到了一个消息:阿台出现了。

从战火中逃离的阿台,带着对明朝的刻骨仇恨,开始了他的二次创业。经过十年不懈的杀人抢劫,他成功地由小土匪变成了大强盗,并建立了自己的营寨,继续与明朝对抗。

对付这种人,李成梁的办法有,且只有一个。

万历十一年(1583)二月,他自抚顺出兵,攻击阿台的营寨。

攻击没有想象中顺利,阿台非常顽强,李成梁竭尽全力,放火、强攻全用上,竟然未能攻克。无奈之下,他找来了两个帮手。

这两个帮手,实际上是帮他带路的向导,一个叫尼堪外兰,另一个叫觉昌安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玄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大千劫主

弄蛇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