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年明月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明朝那些事儿第8部_第十六章 复起,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(全),当年明月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他立刻小声(怕旁边人听见)地对袁崇焕说:

“上英明,岂可浪对?异日按期责功,奈何?”

这句话意思是,皇上固然不懂业务,但是比较较真,现在忽悠他,到时候他按日期验收工作,你怎么办?

袁督师的反应,史书上用了四个字:怃然自失。

没事,牛吹过了,就往回拉。

于是,当崇祯第二次出场的时候,袁督师就开始提要求了。

首先是钱粮,要求户部支持,武器装备,要求工部支持。

然后是人事,用兵、选将,吏部、兵部不得干涉,全力支持。

最后是言官,我在外打仗,言官唧唧喳喳难免,不要让他们烦我。

以上要求全部得到了满足,立即。

崇祯是个很认真的人,他马上召集六部尚书,开了现场办公会,逐个落实,保证兑现。

会议就此结束,双方各致问候,散伙。

在这场召对中,崇祯是很真诚的,袁崇焕是很不真诚的。因为当时的辽东局势已成定论,后金连衙门都修起来了,能够守住就算不错。你看崇祯兄才刚二十,又不懂业务,就糊弄他,是很不厚道的。

就这样,袁崇焕胸怀五年平辽的口号,在崇祯期望的目光中,走向了辽东。

可他刚走到半路,就有人告诉他,你不用去了,去了也没兵。

就在他被皇帝召见的十天后,宁远发生了兵变。

兵变的原因,是不发工资。

明代财政收入来源

我曾翻阅过明代户部记录,惊奇地发现,明朝的财政制度是非常奇特的,因为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,竟然都没有行政拨款。也就是说,地方办公经费,除老少边穷地区外,朝廷是不管的,自己去挣,挣得多就多花,挣得少就少花,挣不到就滚蛋。

而明朝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,都用在了同一个地方——军费。

什么军饷、粮草、衣物,打赢了有赏钱,打输了有补偿,打死了有安家费,再加上个别不地道的人吃空额、扣奖金,几乎每年都不够用。

宁远的情况大致如此,由于财政困难,已经连续四个月没有发工资了。

要知道,拖欠军饷和拖欠工钱是不一样的,不给工资,最多就去法院告你,让你吃官司,不给军饷,就让你吃大刀。

最先吃苦头的,是辽东巡抚毕自肃,兵变发生时,他正在衙门审案,还没反应过来,就被绑成了粽子,关进了牢房,和他一起被抓的,还有宁远总兵朱梅。

抓起来就一件事,要钱,可惜的是,翻遍巡抚衙门,竟然一文钱没有。

其实毕自肃同志确实是个很自肃的人,为发饷的事情,几次找户部要钱。讽刺的是,户部尚书的名字叫做毕自严,是他的哥哥,关系铁到这个份儿上,都没要到钱,可见是真没办法了。

但苦大兵不管这个,干活就得发工钱,不发工钱就干你。毕大人最先遭殃,被打得遍体鳞伤,奄奄一息,关键时刻部下赶到,说你们把他打死也没用,不如把人留着,我去筹钱。

就这样,兵变弄成了绑票,东拼西凑,找来两万两银子。当兵的不干,又要闹事,无奈之下,巡抚衙门主动出面,以政府作担保,找人借了五万两银子(要算利息),补了部分工资,这才把人弄出来。

毕自肃确实是个好人,出来后没找打他的人,反而跟自己过不去,觉得闹到这个局势,有很大的

领导责任。但他实在太过实诚,为负责任,竟然自杀了。

毕巡抚是个老实人,袁督师就不同了,听说兵变消息,勃然大怒:竟敢闹事,反了你们了!

袁崇焕立刻马不停蹄往地方赶,到了宁远,衙门都不进,直接就奔军营。

此时的军营,已彻底失去控制,军官都不敢进,进去就打,闹得不行,袁崇焕进去了,大家都安静了。

所谓闹事,也是有欺软怕硬这一说的。

袁崇焕首先宣读了皇帝的谕令,让大家散会,回营休息,然后他找到几个心腹,只问了一个问题:

“谁带头闹的?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玄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大千劫主

弄蛇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