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年明月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明朝那些事儿第9部_第三章 阴谋,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(全),当年明月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说到底,这就是个套。

几百年来,崇祯和袁崇焕,还有无数的人,都在这个套子里,被翻来覆去,纷争、吵闹,自己却浑然不知。

所以,应该戳破它。

当然,这一切只是我的看法,不能保证皆为真理,却可确定绝非谬误。

其实无论是前世的纷争,还是后代的阴谋,对袁崇焕本人而言,都毫无意义,他竭尽全力,立下战功,成为了英雄,却背负着叛徒的罪名死去。

很多人曾问我,对袁崇焕,是喜欢,还是憎恶。

对我而言,这是个没有意义的问题,因为我坚信历史的判断和评价,一切的缺陷和荣耀,都将在永恒的时间面前,展现自己的面目,没有伪装,没有掩饰。

所以我竭尽所能,去描述一个真实的袁崇焕:并非天才,并非优等生,却运气极好,受人栽培;意志坚定,却又性格急躁;同舟共济,却又难以容人;一个极其单纯,却又极其复杂的人。

在这世上,只要是人,都复杂,不复杂的,都不是人。

袁崇焕很复杂,他极聪明,也极愚蠢,曾经正确,也曾经错误,其实他被争议,并不是他的错,因为他本就如此。他很简单

的时候,我们以为他很复杂,他很复杂的时候,我们以为他很简单。

事实上,无论叛徒,或是英雄,他都从未变过,变的,只是我们自己。

越过几百年的烟云,我看到的袁崇焕,并没有那么复杂,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人,在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,抱持着自己的理想,坚持到底。

即使这理想永远无法实现,即使这注定是个悲剧的结尾,即使到人生的最后一刻,也永不放弃。

有时候,我会想起这个人,想起他传奇的一生,他的光荣,他的遗憾。

有时候,我看见他站在我的面前,对我说:

我这一生,从没有放弃。

抽签

对袁崇焕而言,一切都结束了,但对崇祯而言,生活还要继续。明天,又是新的一天,当然,未必会更好。

他亲手除掉了有史以来最庞大、最邪恶的阉党,却惊奇地发现,另一个更强大的敌人,已经站立在他的面前。

这是一个看不见的敌人。

崇祯上台不久,就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:他是皇帝,大家也认这个皇帝,交代下去的事,却总是干不成,工作效率极其低下。

因为自登基以来,所有的大臣都在干同一件事——吵架。

今天你告我,明天我告你,瞎折腾,开始崇祯还以为这是某些阉党的反扑,但时间长了才发现,这是纯粹的、无组织、无纪律的吵架。

一夜之间,朝廷就变了,正事没人干,尽吵,且极其复杂。当年朝廷斗争,虽说残酷,好歹还分个东林党、阉党,带头的也是魏忠贤、杨涟之类的大腕,而今不同了,党争标准极低,只要是个人,哪怕是六部里的一个主事处长,都敢拉帮结伙,逮谁骂谁,搞得崇祯摸不着头脑:是谁弄出来这帮龟孙?

就是他自己。

这一切乱象的源头,来源自一年前崇祯同志的一个错误决定。

解决魏忠贤后,崇祯认为,除恶务尽,矫枉必须过正,干人必须彻底,所以开始拉清单、整阉党,但凡跟魏忠贤有关系的、拍马屁的、站过队的,统统滚他娘的。

这是一个极其不地道的举动,大家到朝廷来,无非是混,谁当朝就跟谁混,说几句好话,服软低头,也就是混碗饭吃,像杨涟那样的英雄人物,我们都是身不能至,心向往之,起码在精神上支持他,现在反攻倒算,打工一族,何苦呢?

但崇祯同志偏要把事做绝,砸掉打工仔的饭碗,那就没办法了,大家都往死里整,当年你说我是阉党,整顿我,没事,过两年我上来,不玩死你不算好汉。

特别是东林党,那真不是善人,逮谁灭谁,不听话的、有意见的,就打成阉党,啥事都干不成。

比如天启七年(1627),除掉魏忠贤后,崇祯打算重建内阁,挑了十几个人候选,官员就开始骂,这个有问题,那个是特务,搞得崇祯很头疼,选谁都有人骂,都得罪人,抓狂不已。

在难题面前,崇祯体现出了天才政治家的本色,闭门几天,想出了一个中国政治史上前所未有的绝招,只要用这招,无论选谁,大家都服气,且毫无怨言——枚卜。

天启七年(1627)十二月,在崇祯的亲自主持下,枚卜大典召开。

就读音而言,枚卜和没谱是很像的,实际上,效果也差不多,因为所谓枚卜,用今天的话说,就是抓阄。

具体方法是,把候选人的名字写在字条上,放进金瓶,然后摇一摇,再拿夹子夹,夹到的上岗,没夹到下课,完事。

内阁大学士,大致相当于内阁成员,首辅大学士就是总理,其他大学士就是副总理,是大明帝国除皇帝外的最高领导——抓阄抓出来的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玄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大千劫主

弄蛇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