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琐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有种后宫叫德妃.3_第十三章 校场兄弟情,有种后宫叫德妃(全),阿琐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退堂之后,皇帝和于大人相谈,女眷来伺候她休息在别处,岚琪一直静默不语,旁人也不敢吵着娘娘,只等皇帝那边散了要回去,才伺候娘娘到前头来。

上了马车,帘子才放下,玄烨便把吓得浑身僵硬的人搂在怀里。他今日和于成龙相谈甚欢,心情十分好,就更心疼折腾岚琪受这么一回惊吓。好半天怀里的人才松弛下来,问她是不是吓着了,岚琪却说:“您心里一定觉得臣妾又蠢又笨,这下臣妾都没得不服气,事实就是如此。想想实在丢脸,还在那里待了几个时辰,臣妾真是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。”

“今天本想你回来后就直接回去,并没打算见于成龙,这下什么都和朕计划的不一样,其他大臣多多少少也会知道这件事,是够丢脸的。”话虽如此,玄烨脸上却满是笑容,轻轻揉了揉岚琪僵硬的脸颊说,“于成龙从四品的官,此次南下多少一品大员,站在他们之中,他没什么机会和朕多说话,说也不能说尽心里话。今天朕听他讲讲江宁风土人情文化经济,可比这几天亲自所见所闻都收获得要多,如此想想,可不是你的功劳?”

岚琪终究不大高兴,咕哝着:“这样的功劳人家才不要,现在想想就羞死人。”又央求玄烨千万不要回去告诉太皇太后,玄烨当然不答应了。之后说说笑笑虽然压了惊,总不能一时就自在。回去后环春几人见她脸色不好,问是怎么回事,岚琪只私下里告诉了环春,结果环春也是捧腹大笑,把她气个半死。

是日皇帝便下旨,言在京既闻江宁知府于成龙居官廉洁,此次确加谘访,与所闻无异,令大学士明珠传谕于成龙,赐御书手卷一轴,以示旌扬,并嘱其善始善终,毋改操守。

其后圣驾便要动身回京,返京之路皇帝亦是沿途巡视水患河工,朝廷奏章三日一送,无一日闲暇。至于德妃在江宁知府衙门闹的笑话,朝臣之中虽有传闻,碍于妃嫔名誉清白,并不敢胡乱说。岚琪自己也不对姐妹们提起,一路回京,这件事就淡下了。

圣驾拟于月底到京,数日后前方消息传来,温贵妃与惠妃、宜妃诸人在慈宁宫与太皇太后、太后说接驾之事。太皇太后叮嘱她们:“皇帝旅途疲惫,回来就是该好好休息的,不必搞得太铺张隆重浮于形式,让皇帝安安心心回家便是了。”

众人不敢违逆,商定一切后便行礼告辞,在慈宁宫门前散了,瞧见温贵妃走远,惠妃才轻声道:“还以为要提起明年选秀的事,这都十一月了仍不见动静,明年难道不选了?”

宜妃却道:“姐姐瞧见温贵妃了没有,几日不见光彩照人哪,我早年跟着那会儿的昭妃娘娘,她们姐妹俩,论姿色还是温贵妃上乘些,怪不得妹妹连儿子都生了。”

说着又看惠妃,见她神情疲倦眼睛下一片青黛,便关心道:“姐姐也该保养些,怎么这几日越发憔悴了?”

惠妃敷衍了几句没说什么,只等两日后明珠夫人进宫来,才与她说道起江宁传来的事,捂着心口说:“幸好三阿哥没事,不然我和荣妃这么多年的情分,就算完了。”

明珠夫人则道:“这是其一,再有老爷传回来的消息说,皇上此行对德妃娘娘和四阿哥、六阿哥诸多偏心照顾,微服私访都带着德妃出门,皇贵妃娘娘又本就懒怠四处走动,明着暗着,都是德妃跟在身边多。”

“皇上向来喜欢她的。”惠妃冷冷道,“皇贵妃跟着的人都不计较,我费心思瞎想什么,还招人厌。”

明珠夫人却说:“娘娘想的可不是这上头偏心不偏心,是咱们大阿哥未来的前程啊。”

“前程?我后半辈子不都是为了他的前程在熬?”惠妃笑得凄凉,眼底忽隐忽现几分绝望,冷幽幽地对明珠夫人道,“人都是偏心的,皇帝更是。他喜欢四阿哥、六阿哥,他们撒娇嬉闹就是天真活泼,怎么看怎么顺眼。我们大阿哥呢,他不大喜欢了,就怎么看都不顺眼。你们总劝我被阿玛管教的孩子有福气,可我怎么觉得被夸赞褒扬才更有福气,我的儿子怎么就不好了,做什么总要挨骂过日子?”

明珠夫人见惠妃激动,忙劝道:“娘娘息怒,大阿哥是长子不是,哪家哪户的长子不是挨骂长大的?做爹娘的不是瞧不顺眼大儿子,而是想着老了要依靠他们,才怕他们不成器呀。”

“有一个太子在,长子又有什么意思?”惠妃消极怒言,幸好因为幽怨而压着声音,尚不至于叫旁人听见。

明珠夫人更是紧张得变了脸色,连连劝她:“娘娘要为长久计,不说别的,底下那些阿哥还小呢,谁晓得能长多大。可咱们大阿哥结实健康,未来十年,小的还不成器不顶事,不都是咱们大阿哥的风光?至于太子,不只我家老爷,便是在外头也听见不少闲话,说太子被养僵了呢。”

惠妃眼中掠过光芒,盯着明珠夫人瞧。明珠夫人又道:“再有德妃娘娘那么扎眼,处处站高枝儿,多少人看她不顺眼,还等着娘娘您着急吗?有些事儿,过去又不是没发生过。”

惠妃浑身发紧,一股子寒森森的恐惧从后脊梁蹿上来,闷了半天说:“大阿哥中毒的事我至今害怕,可德妃当初那些事,她如今倒没事儿人似的,也不知收敛低调。”忽又冷笑,“也是啊,人家有两宫疼爱,大清国最尊贵的人都把她捧在手心里,她有什么可怕的?”

确如惠妃所说,世人眼中,德妃伴驾近十载,一路顺风顺水,所有人都只看到她如今的光芒,却忘记当年她如何低入尘埃。却不知这十年来她如何尽心照顾两宫,没有付出何来的回报,但眼红眼热的人,只会将这一切归结为“好运气”。

圣驾一路北上回京,十一月十七至曲阜,当地官员已筹备许久,皇帝早早拟定要在十一月十八于孔子庙行释奠礼,释奠乃是孔庙最高规格的祭礼,历代帝王行释奠礼,几与祭祀天、地、社稷和太庙并重。此行亦是南巡途中最为重要的事之一,玄烨很是慎重,更因将携妃嫔同往,初至曲阜,便遣礼官向妃嫔公主等教授释奠礼相关事宜,定不能在明天闹出笑话。

这会儿与几位大臣定下了明日的行程,玄烨一时闲暇,想到后头女眷们在向礼官学礼仪,便亲自过来想看看状况。因不愿打扰礼官讲授,并未让宫女太监通报,脚步静静地走来,将近门前,却听见岚琪的声音。

“进孔庙,第一道石坊称‘金声玉振’坊,句意出自孟子语‘孔子之谓集大成,集大成者,金声玉振之也。金声也者,始条理也,玉振之也者,终条理也’。孟子以完美无缺的乐曲来比喻孔子,赞其为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。释奠礼中奏礼乐,历朝历代都不同,我大清至康熙六年作《中和韶乐》,取天下太平之意,乐章均以‘平’字命名,颁至国学为释奠孔子之用。迎神乐奏《昭平》、初献乐奏《宁平》、亚献乐奏《安平》、终献乐奏《景平》、彻馔乐奏《咸平》乐章。释奠礼庄重严肃,诸事齐备后,鼓师于大成门之东先击大鼓三百六十响,撞大钟一百八十响,以示儆戒,而后入庙行礼,启户,行扫除,安神位……”

玄烨默默退到窗下,隐隐听见岚琪正笑吟吟地与诸人讲解这些事。皇贵妃坐在上头一如既往地皱着眉头,倒是几位公主听得很是专心。礼官含笑站在一旁,看着德妃满目都是钦佩,玄烨顿时由心生出一股子骄傲,便不再入内打扰他们,就匆匆离开了。

至傍晚时分,礼官来向皇帝复命,玄烨提起为何是德妃在讲解,礼官不免有些慌张,又见皇帝毫无责怪之意,更含笑相问,当然挑皇帝喜欢的话来讲。

原是他絮絮叨叨说半天后,皇贵妃怒气冲冲地说听不懂,德妃为了安抚皇贵妃娘娘,才开始代替礼官来讲。礼官照本宣章事无巨细都说,难免枯燥繁冗惹得皇贵妃不耐烦,德妃则只拣要紧的事简练而言,言语生动不刻板,这才让皇贵妃娘娘听下去。

之后更一并祭奠时行礼该如何站位、如何叠放左右手、如何叩首如何敬香,等等,都是德妃所讲,礼官在皇帝面前将德妃娘娘夸得天花乱坠,直言道:“臣竟不知,德妃娘娘有如此深的学问,毕竟后妃参加释奠礼极少,本没必要精通的。”

玄烨万分得意,但收敛于心,未露在脸上,只淡淡吩咐:“只怕旁人未必还能全懂,明日务必安排相应人手指引各位娘娘行礼,切不可闹出笑话。”

礼官忙磕头应诺,战战兢兢地离去。

人一走,玄烨便喊梁公公进来,问他皇贵妃那里散了没有,之后往表妹这边来,进门见皇贵妃正在蜡烛下看书,皱着眉头念念有词。玄烨走近问:“果然是到了孔子故里,人杰地灵,连你都用功读书了?”

皇贵妃却抱怨:“皇上何苦带臣妾几人同去祭奠,这样的繁文缛节,臣妾闹得一个头两个大。”眼珠子一转,想起德妃的博

见多闻,一时很不服气,且听门前宫女说皇帝来过,也不好瞒着不说,只讪讪道,“人家说十年寒窗,德妃倒是正经读书写字也有十年了,早知道有今日,臣妾也早些用功。”

玄烨对她却诸多宽容,温和地说:“你不必太紧张,明日一切事都会有礼官指引,你不开口说话就不会出错,按部就班,别人要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,很快就过去了。”

皇贵妃纤眉高高挑起,很不服气地说:“皇上也别看轻了臣妾,大事情上臣妾几时给您丢过脸?不然您以为天都要黑了,臣妾还在费心看什么书?”

玄烨笑道:“可不是吗?”便夸奖她用心识大体,但皇贵妃还是嘀咕为何要带妃嫔同往,玄烨便说孔子乃天下之师,如今胤禛也就学念书了,做额娘的就算来为儿子祭奠也不为过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玄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开局进入混沌,我选时间魔神!

遗失记忆者

向魔女大人宣誓效忠

单据

绝色邪妃惊天下

芈凤

圣墟

辰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