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二人耳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73. 第 73 章,她谋(重生),一二人耳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他立即反应过来谢承之刚刚在看什么,疑惑问道:

“承之觉得陈氏女适合?”

谢承之没有表态,转而说起之前的事情,“杨家上回遣人来襄州还是一年多前殿下及冠之时,上回刺杀失败,杨长启被罚去西北至今,杨家一直都没有什么动静。这么长时间,他们也该沉不住气了。”

孟渊听他话语,不免想起一年前那场险些要了他性命的宴会。

他舅舅之子,他的表兄杨长启喝了几杯酒,便于宴会上公然执剑杀他,若不是他躲避及时,现下都已经重新投胎了。

只是谢承之如今稀松平常的语气,令他有些不喜。

“至于陈氏女。”谢承之并不关心好友的情绪,继续道,“杨皇后势大,宠冠后宫,杨家与陈家于她而言其实一样,手心手背都是肉,甚至当年杨家是送了两个女儿进王府,而陈家是全力推举她上位。若不是陈家几位国舅都是身弱蠢钝之人,也轮不到杨氏一家独大。”

陈家是当今皇后的外祖家,杨家是皇后的本家,论邺朝的外戚,也就这两家罢了。

“陈氏女若入襄王府,活着,她是京城的眼线,随时可将王府的事情告知京城。死了,那杨家又可趁机落井下石,要你抵命。这又是一次如杨长启般精妙绝伦的计谋。”

“承之既然知道,为何方才说我该娶陈氏女?”

杨长启的刺杀,进则是要他性命诬他谋反,退则趁机贬去西北,深入青州军。

此番王妃一事亦然。

他的好舅舅向来喜欢布下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局,只是谢承之明明看出是杨重光设局,为何还说他该娶陈氏女?

谢承之抬眸,看着不远处正在擦拭头发的孟渊,认真道:“殿下若是不娶陈氏女,又怎么让陈家和杨家彻底仇恨上呢。”

“陈氏长房长女已入东宫做太子良娣,她本就是与太子孟淮一块儿长大的表妹,将太子妃董灵烟取而代之只是时间问题。一旦董灵烟失势,掌管京畿重兵的董嵩与大相公韩应势必与孟淮生出嫌隙,届时挥师南下,京城便是殿下囊中之物。”

“所以,在这段时间内,殿下还需委屈一下,先娶了陈氏女,先让杨家放松对襄州的警惕。”

谢承之循循善诱,他眼中闪烁着诡谲的光芒,仿佛晨雾中的幻境,无法被完全看透。

这样的眼神。

很是熟悉。

孟渊望着他,不禁感到一阵心慌。

这样的眼神,与林清瑜那日送别他时,一模一样。

他放下手中擦拭头发的帕子,转过头去,透过轩窗,正巧瞧见一块刚刚翻新过的花圃。

她送他种子,难道和此时的谢承之一样,都是在算计他吗?

“殿下。”谢承之迟迟等不到他的回答,又说了一遍他的建议。

孟渊薄唇微启,忽地一笑,“承之,你和林姑娘,真的很像。”

谢承之愣住,不懂他没来由的话语是什么意思。

他们不是在说京城和杨家的事情吗,好端端地怎么又扯到阿瑜身上了。

对上好友迟钝的眼神,孟渊凝神反问他:

“这段时间内?这段时间有多长,承之可有一个具体的数?几天,几个月还是几年?”

“难道陈家不动手,本王便只能一直等着,一直将陈氏女带在身边,与她朝夕相处,与她生出感情,甚至是与她生儿育女?”

“更何况,承之未免太小瞧本王那舅舅,在青州军未到手前,难道杨重光会放任陈家除去太子妃,得罪董嵩与韩应?”

谢承之眉心蹙了蹙,问道:“殿下意欲何为?”

孟渊站起身,行至书房另一侧的邺朝堪舆图上,指着西北某处看向谢承之。

“本王不喜欢坐观成败,更喜欢主动制敌,以占先机。”

“杨重光想杀丁执取青州军,本王便助他一臂之力。”

“本王倒是好奇,没了丁执的青州军,能成什么气候?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游戏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猎人同人之开局带大黑猫的球跑了

努力挣钱的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