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音0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18. 第18集《八识规矩颂》,八识规矩颂,妙音0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所以讲,去后来先作主公,就是生命结束的时候它最后离开,可能从头部离开,也可能从眼睛、心脏、腹部、膝盖、脚板,各式各样的地方离开,总之它是最后离开。来投胎的时候,这个时候是先有一个阿赖耶识先来投胎,然后再有第六意识,然后再有前五识,是第八识先来。在这一期生命当中,它是一个果报的主体,是一个有情众生的果报的依止处。它能够执受这一期的果报,不失不亡。

这个是说明第八识的自相、因相、果相。这是说明在凡位的时候的第八识。再看:

丙二,无漏的清净识。

不动地前才舍藏,金刚道后异熟空。

大圆无垢同时发,普照十方尘刹中。

这是说明第八识的转依的情况。第八识的转依有两个阶段:

第一个,不动地前。这个不动地就是八地,不动地的之前就是第七地。在第七地的时候,七地的菩萨,这个远行地的菩萨,我空法空智慧一现前的时候,当然我空法空智慧现前是第六意识现前,第六意识修我空观法空观,就把第七意识的恒审思量我相随那个俱生的我执给破坏了。俱生我执一破坏以后,阿赖耶识那个我爱执藏的功能就消失掉了,这个第八识就不再扮演我爱执藏,那个自我的角色就不再扮演了,这是它的第一个转变,它的性质就产生一个转变,就把藏,这个藏就是阿赖耶,就把阿赖耶的功能弃舍掉了,这是在七地的时候。

它第二个转变,金刚道后异熟空。它第二个功能是异熟的功能,这个异熟就是因果的意思,它能够建立染净的因果。在旧的翻译,罗什大师翻译成因果,第八识又叫因果识。但是新的翻译,玄奘大师翻译成异熟,为什么呢?因为这个因到果这当中有差异,时间有差异,体性也有差异,叫异熟。

第八识的异熟功能要到金刚道后,就是等觉菩萨的后心,要成佛以后。金刚道,金刚道就是等觉菩萨到最后那一念心,那一念的坚定的禅定生起我空法空的智慧,叫金刚道,金刚道以后当然是成佛了。到成佛以后,这一切有漏的种子都熄灭了,异熟的功能也消失掉了。

所以这第八识的功能有两次转变:第一个是不动地前,在第七地的时候转变一次;在成佛的时候又转变一次,就转成了大圆镜智。

大圆无垢同时发,普照十方尘刹中。

这个时候大圆镜智跟无垢识,这个大圆镜智是约着他的智德——他所成就的智慧来说,这个无垢识是约着断德,就是断烦恼这方面来说,智德跟断德。这个时候大圆镜智跟无垢识两个同时发动,这两个发动有什么好处呢?有什么作用呢?普照十方尘刹中,普遍地能够照了十方微尘的佛土,完全清楚明了,普照十方尘刹中。

好,我们看蕅祖的注解:

此识有种种名。

这第八识有种种的名称,第八识的名称是以功能来受称的,前面说过了,他有这种功能就安立这种名称。

比如说上道下海老和尚,就着他是一个出家众,我们安立他作老和尚。他也可以称为院长,就着他是一个佛学院的领导者,安立作院长。所以说同一个人,他的功能不同,安立各式各样的名称。这第八识也是,它的很多功能,安立很多名称。它第一个功能是扮演阿赖耶,阿赖耶主要是我爱执藏。

以其被第七识执为我故,此名至不动地前,我执永伏,即便先舍。

第八识在七地之前,恒常被第七识执着为我。它就在七地之前,这个第八识刹那生刹那灭、刹那灭刹那生的这个明了识,它就扮演一个我的角色。谁去受生死呢?我去受生死,就是阿赖耶。当然,第八识之所以扮演这个角色,不是它自己要的,是第七意识执着它为我。一直到这个不动地前,就是到第七地的时候,那个第六意识,那个圣人的第六意识那个妙观察智,观察我空法空,一切法毕竟空,无我无我所的时候,就把第七意识的俱生我执给破坏了,这个时候就把第八识给解放出来了。这个时候第八识就不再扮演我的角色了,这个时候第八识也就不再在三界中流转了。

七地菩萨是了分段生死了,就是这个我执是分段生死的因。不动地前的菩萨就舍掉阿赖耶,因为他没有我的分别了。

二名异熟识。

这是因果的,因缘果报这件事情,异熟。

以是善恶漏无漏业至成熟时所招感故。此名直至金刚道后圆满佛果方得舍之。

前面的阿赖耶这个功能舍掉以后,就熄灭了分段生死,暂时还有不思议的变易生死。这些有漏的业种,要到金刚道后才能够熄灭。先解释这个异熟,为什么第八识有异熟功能呢?

以是善恶漏无漏业至成熟时所招感的果报。阿赖耶识它是受业力熏习的,所以它的存在是一种果报,业是一个因。这样的一种因果,这种杂染有漏的因果要到金刚道后圆满佛果才全部弃舍掉。

所以我们看佛陀,他有一次受国王的供养,三个月的供养,这国王忘了以后,结夏安居吃不到东西了,结果有一个养马的拿那个马麦给佛陀吃。但是这个马麦一进入佛陀的口,入此人口成甘露味。为什么呢?因为金刚道后异熟空,佛陀没有再去受果报这件事情,没有这回事情了。但是阿罗汉吃到马麦它真的是马麦。不过阿罗汉有一个地方跟我们不一样,他能够修空观。他能够去受这个马麦,他也可以入空观。观一切法空的时候,他能够一切法不受,也可以,他也可以不受。

但是佛陀都不必作意,因为佛陀已经没有那个有漏的业力了。表面上佛陀在受果报,事实上佛陀那个大般涅槃常乐我净的功德是恒常现行的。没有一个佛说还有有漏业力能够成佛,没有这回事情。金刚道后异熟空,到金刚道后圆满佛果,这一切的有漏的异熟的业种,完全都消失掉了。

第三个,名一切种识。通于因果凡圣等位。

前面的阿赖耶跟异熟,这是在有漏位才有的,但是这一切种识通于凡夫也通于圣人。因为:

但是成佛之后,则唯执持圆满无漏善种,尽未来际利乐有情,更不受熏。

就这持种来说,通于凡夫通于圣人,只是说成佛以后,这个时候第八识只有执持圆满无漏的善种。佛陀那一念清净的第八识,无垢识,执持无量无边的三昧、陀罗尼、般若波罗蜜、禅定波罗蜜,各式各样的功德。

尽未来际,利乐有情,更不受熏,这个时候阿赖耶第八识不受熏了。你说今天的佛陀跟昨天的佛陀不一样了,因为佛陀又讲一部经了,没有这回事情。佛陀造善业,他的功德不增长了。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,是这样子的。佛陀的那个第八识也不生也不灭,也不垢也不净,也不增也不减,那完全是一种平等法性相应的境界了,他那个无垢识跟我空真如法空的真如理相应了。

就是说这个无垢识他有一个如如智,就是大圆镜智,恒照如如理。如如理起如如智,如如智照如如理,那是一个如的境界。佛陀圆满以后没有说更圆满,没有这回事情。所以我们要清楚,佛陀的无垢识不再受熏,他功德不再增长,也不会再减损掉了。

这个是说明第八识的一个转变情况。

不过这个地方我们会有一个疑问了,说金刚道后异熟空,佛陀的有漏的业种到金刚道后全部都弃舍掉,但是我们看到佛陀在两千五百多年前还来到人间,出生,童子,长大,出家,□□,入涅槃。这怎么回事呢?佛陀还是有生老病死?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游戏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猎人同人之开局带大黑猫的球跑了

努力挣钱的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