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千羽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02章 仲达游说,三国之夏侯弃子,黑千羽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夏侯信一时之间也没能想出来,就那么静静的等着司马懿告诉自己答案。

司马懿不慌不忙,端起了自己面前的杯子轻轻的喝了一口茶。

夏侯信也不着急,就这么静静的看着司马懿的动作,此时自己还是应当以不变应万变,如果表现的太过积极了,那么反而就被司马懿拿捏住了。

凭着自己对司马懿的了解,无论是历史上记载的,还是这些年的接触下来,司马懿既然这么说话,那肯定是有所求,不然何苦千里迢迢的赶到汉中?要知道,冀州到关中的路途虽然平坦,可从关中入汉中的道路就陈仓、子午谷、褒斜道等几条道路,这些道路可没有那么好走。

时间就在这种静谧中慢慢流逝,双方都在比拼着耐心。司马懿甚至会时不时的抬头看看夏侯信的反应,这时间的流逝让司马懿对夏侯信的看法也在不断的改变。

原本的夏侯信就是一个武将,是个敢于出奇,拼死一战的将领,江夏、柴桑一战,司马懿更是直观的了解了夏侯信的这个特点。汉中之战中,在曹操率领援军前来之前,死守汉中,让刘备大军无法寸进,从整体的大战略上,守住了汉中,就控制住了刘备军北出巴蜀的道路,也让司马懿看到了夏侯信不是一个单纯的武将,可此时,自己已经把饵抛出去了,此时夏侯信却还能坐得住。

果然,时间和事情会让人不断的改变。

司马懿这次争取到这个差事,自然不会只是来宣读曹操的诏命,随着曹叡回到邺城,随着杨修逃过死劫,原本跟随在曹植身边的许多人,已经开始渐渐的向着曹叡靠拢。即便是司马家,也将司马孚塞到了曹叡的府上,至于原本的司马朗,因为这两年身体不是太好,已经无法继续任事,更多的时间也是待在家里休养。

两头下注本就是世家惯用的手段,谁叫寒门和黔首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资本呢?

“如今天下依旧纷扰不止,孙权、刘备依旧未能归附朝廷,大王又年事已高,也不知道天下将会何时平定。”

似乎是没话找话,也似乎是带着试探出口,这话语中总归透露出司马懿的真实目的。

“仲达有话不妨直说,这猜来猜去的,实在是太累了。世事原本很简单,就是这弯弯绕绕的太多了,所以才变得复杂。”

夏侯信还是比较喜欢这样的单刀直入,虽然他也不会相信司马懿说的是真话,但是既然来了这里,既然对自己带有目的,那么至少目前来说,主动权就还在自己的手里。

“自从叡公子回到了邺城,原本平静的邺城又再起波澜,眼下孙刘二人虽然兵锋对峙,但若是北方中原再起波澜,这二人肯定会放下眼前的仇恨,再次合力向北进军,在下素知子义以天下百姓为念,想必肯定有办法消弭这潜在的威胁。”

呵呵呵。

夏侯信听完了司马懿这话,心中就知道了这是过来劝说夏侯信退让。

可自己能退让么?

只要自己选择了后退,远的不说,就说陇西加上汉中五郡,那些刚刚分到了自己土地的人,就会闹起来,刘备、法正、诸葛亮等人对于汉中那是虎视眈眈,时刻想要这个攻略中原的桥头堡,进而攻略关中,再以关中之势,居高临下,再现当年高祖刘邦旧事。

“看来仲达这次来,是充当说客了?”

“不敢不敢,在下也只是为子义,也为了天下百姓而已。北方战乱多年,好不容易能够平静,我等也都当好好珍惜。”

“仲达好意,我知道了。只是不知道仲达这话,是为了谁游说?”

夏侯信看着司马懿准备开口,又立刻堵住了司马懿的话头。

“仲达还是坦诚些比较好。”

“在下是为魏王着想,也是为了北方百姓着想,自黄巾之乱以来,这白骨露於野,千里无鸡鸣,幸得魏王英明神武,讨董卓、伐袁术、平吕布,又官渡一战败袁绍,若不是赤壁一战,士卒水土不服,不得不撤,刘备已然授首、孙权也不得不降,天下也已经平定。如今,魏王虽然创立基业,可年事已高,迟迟不立嗣子,百年之后,北方必然有变,到时候天下依旧会大乱。”

“在下纵观史书,国家衰颓,莫不是由主少国疑始,及至大汉则更为明显,幼主继位、外戚专权、宦官干政,才使得国力日衰,两次党锢之祸,更是打击了大汉士族清流,伤及大汉根本,最终才导致了黄巾治乱。”

司马懿比谁都清楚,尤其是这一路过来,他在这些百姓的身上,看到了在河北和东南看不到的一种感觉和活力,若是让夏侯信再发展下去,恐怕只要他有想法,仅凭五郡之地,他就能够横扫整个关中。

再说,国有长君,社稷之福,曹丕年长,而且经过多年的政务磨炼,处置政务更加的沉稳,身边更是聚集了一群务实的能人志士,若是曹操能够立曹丕,那将是天下之幸,更何况,司马家已经在曹丕的身上投入了太多。

而自己,也已经做了许多许多事情,这些事情一旦暴露,那绝对是死无葬身之地。

如今想要让曹丕成为继承人,最简单的就是让曹叡回到陇西,仅此而已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误窃天下

野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