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云迪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66章 “永恒智慧报”席卷全国,大宋小商圣,王云迪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武昌镇的居民们听见报童的呼声,立刻蜂拥而出,争先恐后地围住报童索取新一期的“永恒智慧报”。那些尚在家中的人们闻讯,也纷纷涌上街头,加入这场疯狂的报纸争夺战。更有甚者,一些贵族官员或富贾商人雇佣了壮硕的护卫,只为确保自己能拿到一份宝贵的“永恒智慧报”。

手持报纸的民众聚集街头,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:“快瞧,这期‘永恒智慧报’揭露了我们武昌镇与银月城的人均魔力产出!”

“具体如何呢?”

“报纸上有详尽的数据,武昌镇的魔力产出竟然超越了银月城!”

消息一出,武昌镇的民众群情激昂,自豪感油然而生。他们心中不禁感慨,摄政王阿尔萨斯果真是智勇双全,在他的英明领导下,武昌镇的魔力产出居然能超越繁华的首都银月城!

而在银月城,当百姓们从报童的口中得知有关应天府的消息后,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。免费发放更是激发了他们的热情,一场哄抢报纸的热潮瞬间席卷而来。看完报纸后,银月城的市民热议纷纷:

“原来咱们应天府,蕴藏着这么多奇妙的魔法传说啊!”

在“瑞光纪元”的世界里,每日一份的《灵照奇谈》真可谓是奇妙无比,不仅能拓宽阅者的见识,还将诸多奇异趣事呈现在世人眼前。

“往后,老夫必要每一期刊物都不错过!”

众多都市之中,都在上演着同样的场景。

数十万份的《灵照奇谈》,飞快地散落到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,却仍然供不应求,瞬间被众人争相竞夺直至售罄。如此一来,武昌城的名字不仅在京师震动,更是在整个大陆流传开来。

各地之人满心好奇,都想亲赴武昌城一探究竟。那些独具商业眼光的商贾,也难以抵挡这份神秘诱惑,纷纷计划将分号开设至这座传说之城。

在《灵照奇谈》的影响力之下,武昌城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:经济蓬勃发展,城区规模急剧扩张,繁荣程度较之以往更胜数筹。特别是其版面上登载的魔法商号广告,使得那些商家一夜之间家喻户晓。

一种奇特的现象随之发生——人们在选购商品时,总会自然而然地倾向那些登过广告的店铺。更有甚者,不少远离此地的豪门望族特意赶来这些商铺大量采办。

那些投放广告的商家因此生意兴隆,顾客盈门,收益也随之飙升。例如一家名为“赤玉枣庄”的商户,原本因红枣滞销而忧虑不已,然而自打广告刊发之后,即便将红枣售价提升三倍,慕名前来购买的人群依然络绎不绝,以至于库存的红枣根本供不应求。

受益匪浅的商户们对楚王感激不尽,携带各式珍宝佳品踏足楚王府表达谢意。陈铭虽感无奈,但在商户们的盛情之下,也只能一一收纳礼物。

与此同时,《灵照奇谈》热销之际,陈铭提出的“奇才招揽令”亦引起了广泛反响。众多才华横溢的学子放弃故乡,纷至沓来到武昌,投身于楚王麾下。其中不乏白首穷经的老秀才,为了获得报端所提及的土地、银两及宅邸等奖励,纷纷踏上通往武昌之路。

不少文人墨客出身的家族也在惊讶之余发现,为楚王效力所能获取的利益远超效忠皇廷。于是,一些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,纷纷递交辞呈,夜以继日地奔赴武昌。

当然,也有一些善于察言观色、随波逐流的智者。他们认为楚王势力如日中天,楚地正蓬勃向上,甚至有望超越昔日的应天府。因此,当下便应迅速投身楚王旗下,否则一旦楚王真正崛起,再想加入就为时已晚。

就这样,一幅壮丽的画面展现在世人面前:来自四面八方的读书人汇集成洪流,齐向同一目标进发——那就是武昌城。

目睹人才如潮水般涌来,陈铭不禁笑容满面。负责财经事务的大臣找到陈铭,焦虑地诉说道:“来的人实在太多了,发放的银两、房产、土地实在过多,导致国库余额锐减!”

对此,陈铭只是淡然回应:“无妨!”

在他看来,这些饱读诗书的人才是无价之宝,哪怕耗尽巨额财富,也要全力争取。

在遥远的奇幻大陆,时间的流转中,一个奇迹将要诞生。

此刻,在帝国的心脏——光明之城。

辉煌的皇城内,陈元璋手握《奥术时报》第二期,沉浸其中,乐此不疲。

“六弟果然独具慧眼,打造的这份报纸,真是奇妙无比。”陈标点头赞叹,目光中流露出钦佩之色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大明少皇

喝水的犀牛

绝对静默

我是笑三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