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城流烟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二百八十四章 步步紧逼,怒杀汉使,汉末:家祖乡啬夫,半城流烟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出身寒门青年,看着如此奢华的凉席,不由有些发愣,继而忍不住想道:“此前我还有些疑惑,主公为何下了死命令,不惜代价也要拿下骠国与掸国。”

“看到这些,我似乎有些明白了。”

象牙,在汉朝可是非常贵重奢华的东西,纵然是在盛产大象的骠国与掸国,也是大贵族才有资格使用。

仅仅这一个镶嵌着黄金与宝石的象牙凉席,拿到大汉境内都算得上是无价之宝。

青年还特意观察了一下,那些用来镶边的宝石,都非常纯粹、璀璨,每一粒都价值不菲。

就连今日在宴席之中,所使用的都是象牙箸。

宴席中的酒杯、碗碟,几乎都是金银器,虽然不如汉人使用的瓷器那般典雅,却也多了些许奢华。

最让青年感兴趣的却是另外三件东西,分别是骠国的水稻、战马以及黄牛。

水稻自不用说。

这里处于热带,水稻不仅可以一年三熟,而且不像北方汉朝那般,需要在特定的节气才能耕种,无论什么时节都可以耕种。

对于自古以来都擅长种地的华夏而言,这里绝对算得上一块宝地。

如今汉朝大乱,诸侯并起,对于粮草的需求量急剧增加,谁能拥有足够的粮草,就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,继而在这场群雄逐鹿的战争中占据主动权。

若是能够这占据骠国与掸国,凭借楚国远超这里蛮夷的耕种技术,绝对能够给整个楚国带来源源不断的粮草。

而此时,地球处于小冰河时期,对于中原的影响十分巨大,就连耕种也深受影响,粮食大幅度减产,也导致了数次大饥荒。

甚至于,就连此前所爆发规模浩大的黄巾起义,也未尝没有这方面的因素。

中南半岛这片土地,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楚国的粮食问题,哪怕青年学识不如那些名士,却也看出了这里的重要性。

解决了粮食问题,接下来自然是发动战争,统一中原。

奈何,袁术、袁绍先后称帝,打乱了周琦先定益州,再取陇西,继而取得养马地的既定战略。

如今楚国缺少骑兵,若与赵军在野外作战,必然会吃很大亏。

在没有解决这個问题之前,周琦都不贸然发动大规模的北伐战争。

然而,就在名不经传的中南半岛,除了大象这种特产以外,居然还有体格高大的战马。

事实上。

在整个东南亚的历史上,也唯有某缅曾经大规模运用骑兵,哪怕到了后世,某缅仍旧保留了骑兵仪仗队

只因在中南半岛之上,不仅有一片广袤适合养马的平原,还有着优良的马种,而且骠国人也非常擅长培育马匹。

这也是为什么,骠国能在与整体农业、科技、军事技术都落后掸国的情况下,仍旧在战场上处于优势了。

如果能够占据骠国,在这里开辟马场,就能解决楚国的后顾之忧。

有了马匹,楚国也就可以组建机动力强大的骑兵。

至于骠国的黄牛,又称高峰黄牛,体格紧凑,行动敏捷,身躯高大,水旱地皆能耕作,耐粗饲、耐湿热、抗焦虫病,当做耕牛简直完美。

华夏古代,官府之所以明令禁止杀牛,就是因为耕牛对于农耕文明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性。

特别是对于地域广袤,人口众多的中原王朝而言,更是如此。

只不过,耕牛的繁殖能力以及生长速度,都远远比不上其余家畜,而且牛喜欢干净、干燥、宽敞、明亮的生活环境,饲养成本也远远超过其余家畜。

这也就使得,中原王朝的耕牛数量,始终显得有些紧凑。

然而,骠人的祖先起源于青藏高原,本就极其擅长养马养牛,迁徙到中南半岛以后,这里对于高峰黄牛而言,更是绝佳的生活环境。

再加上信仰的缘故,牛为骠国人称为“神牛”,他们认为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,任何对牛的不敬都是对神的亵渎,也不吃牛肉。

这也就导致了,整个骠国境内黄牛的数量很多,几乎数不胜数。

如果能够占领骠国,将这里的黄牛全都纳为己用,再加上楚国原有的耕牛储备,完全可以解决整个楚国的用牛难问题。

只不过,由于骠国人对于黄牛敬若神明,纵然征服了他们,想要把黄牛抢走,不使用暴力手段,恐怕也并不容易。

可以毫不夸张的说,若是有了这里的水稻、战马以及黄牛,要不了多少年,整个楚国的实力就会急剧攀升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大明少皇

喝水的犀牛

绝对静默

我是笑三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