韭菜东南生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十七章 召见,1644英雄志,韭菜东南生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--身材健壮,大方脸,络腮胡须,四十岁左右,走路大步如风。

看他的甲胄,应是一个副将。

尤振武和传事官都抱拳行礼。

那副将看见年轻的尤振武之时,忍不住多看了一眼,大约是觉得尤振武脸生,又太年轻,官职也不高,怎么会被制台大人召见?

“这位是谁?”

虽然只是一瞥,但尤振武却能感觉到,此人绝对是一个悍将,于是望着其人的背影,小声向传事官问。

---在进入之前,尤振武遵照二叔的叮嘱,已经悄无声息的将一两银子塞到了传事官的手中,传事官微微一笑,心领神会,对尤振武十分客气,因此尤振武才敢问。不然他一个小小的千户,在总督衙门,可不敢随便发问。

“那是抚标副将孙守法孙副镇。”传事官小声回。

尤振武听完心中一动,铁鞭孙守法?

----

孙守法,字绳武,陕西临潼人,曾在曹文诏部下任游击,孙守法善用铁鞭,骁勇善战,史书上有“铁鞭孙守法”之号,陕北流贼头领点灯子、不沾泥都命丧其手,而有名的闯王高迎祥也是被孙守法生擒的。

崇祯十六年,孙守法正为陕西抚标副将,西安被李自成攻破后,他带着残兵退入终南山中,坚不投降,继续作战。弘光年,李自成被清军击败后,他又举起反清大旗,拥护秦王世子,奉弘光年号,联合武大定、贺珍部,包围西安,试图收复,但清军大举来援,最后失败。

不久,建虏肃亲王豪格统领大军入陕,形势更加不利。

丁亥(1647)正月,孙守法奔石子城;二月,走长安石鳌谷。三月朔,孙守法破宁州,后退往乔麦山。(清陕西三边)总督孟乔芳引兵攻之。四月八日,伏甲深林,以轻骑诱孙守法出,将其团团包围。

孙守法仍不投降,手执铁鞭,格杀清军数十人乃死,传首西安。

孙守法最令人佩服的,不是他的勇武,而是他矢志不渝,毫不动摇的忠义之心。

对着孙守法离开的背影,尤振武用目光深深一拜。

……

孙守法一出来,引着尤振武的传事官上前报道:“榆林中卫所尤振武到!”

随即从节堂中传出一声:“请!”

说话的当然不是孙传庭,而是孙传庭身边的中军。

尤振武急忙进入小院,又登上三层石阶进入节堂,当看到一个身穿绯袍的二品官员正坐在厅堂中时,他拱着手大声禀报:“榆林中卫所千户尤振武参见督师大人!”进到门里,单膝跪下行礼。

--这套礼节,来之前尤见田反复叮嘱,尤振武牢记在心,没有疏漏。

--此时的孙传庭刚刚被加督师,领兵部尚书衔,所以尤振武称督师。

比起总督,督师要略高一点。

“起来吧。”

听见一个微微沙哑、透着疲惫的声音。

尤振武起身,目光微抬,看向声音的来源处。

厅堂正中,挂着一方黑底金字的匾额,上面的四个劲书大字,边尘不惊,在厅堂烛光的掩映下,熠熠闪亮。

《边尘不惊》之下,一个官员在案后端坐。

---绯色的二品官服,五十多岁的年纪,国字脸,鼻直口阔,眉宇间隐隐有威,颏下是浓密的短髯,但一半都已经花白,灯笼光亮之下,他鬓角的头发,好像也白了很多。

尤振武心中震动----这就是大明朝最后的柱石,风雨中独撑大局,传庭死,明亡矣的三边总督孙传庭了。

孙传庭,字伯雅,号白谷,代州镇武卫(山西代县)人。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,先做永城知县。天启初年进京任职,受封吏部主事,升为稽勋郎中,两年后,因不愿和擅权揽政的魏忠贤“阉党”同流合污,辞官回乡,赋闲近十年之久。

崇祯八年还京任职,历任吏部验封司郎中、顺天府丞,崇祯九年调任陕西巡抚,招募三千勇士,很快稳定陕西局势,其后连战连捷,无有一败。崇祯九年七月十五日,更是俘获高迎祥。

到崇祯十年初,关中地区的流贼全部被他肃清。

崇祯十一年,孙传庭和洪承畴相互配合,设下埋伏,在潼关南园击溃李自成,李自成仅以身免。

其后,建虏入塞,孙传庭赴京勤王,在卢象升战死后代其总督,统领各镇援兵,建虏退走之后,崇祯帝的宠臣,时任兵部尚书杨嗣昌欲将秦兵留在京畿,防备建虏,孙传庭以为不可,说秦兵思乡,久之必乱,和杨嗣昌发生激烈的争执,但终究敌不过杨嗣昌,被任命为保定总督。

日夜忧虑之中,孙传庭左耳失聪,又因为和杨嗣昌的意气,所以请求辞职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大明少皇

喝水的犀牛

绝对静默

我是笑三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