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音0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3. 第3集《八识规矩颂》,八识规矩颂,妙音0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比如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打妄想,我们想到这个五欲是种种的美妙,是常,是乐,是我,是清净的,起这四种颠倒。这个五欲的境界没有现前,但是我们鉴于推度的关系,借相推度,也是借相推度,但是是产生错误认识了,因为这个五欲的本质是不净、苦、无常、无我的,而我们认为它是常乐我净的,这个就是似比。对于不现前的境界一种推度,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。这种似现、似比都是摄属在非量的情况。我们看这个解释:

心缘境时,于境错谬,虚妄分别,不能正知,名为非量。

我们内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,于境错谬,对于这个境界产生错谬的认识。为什么会有错谬的认识呢?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外境有问题,而是虚妄分别,是我们内心当中的无始劫来这种虚妄的名言分别,主要是名言,使令我们不能够正确了知这个境界的真实情况。这个时候的量叫作非量,这个是错误的。

这三种量,我们看经典,佛陀的开示的法语或者是祖师的开示,不管是佛陀,不管是祖师,对这个非量都是呵斥的。你看佛陀在经典上说,一切业障海,皆由妄想生。说我们这一切的障碍,是从内心生起的。内心的什么生起的:妄想。就是我们的名言分别,我们在无始劫来所串习的名言。我们把这个境界安立很多的名言,这是你,这个是我,最微细的名言就是你我的对待。本来是无我无我所的,但是我们安立这个是我,这个是你。那么有这个我就有我所,这是我的,这是你的,人跟人之间就会对立了,对立以后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,嫉妒就生起来了,而这样子就是障碍自己了,这个障碍是从心中的名言生起的。

所以在佛法是呵斥非量,是赞叹现量,也赞叹在佛法中的比量。

不过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,这个现量跟比量,我们看天台的止观,智者大师的止观分成两大类,一个是圆顿止观,一个是属于渐修止观。在圆顿止观当中,我们看天台宗的圆教,一开始初心就观不思议境,或者禅宗他的思想也是这样的,他就是要你保持现量,不落名言分别。你看那个禅堂,禅堂传戒,新戒来到禅堂的时候,先到知客寮,知客师先考试:你为什么来受戒呢?是我师父叫我来的。“啪”,打香板。你师父叫你来的,你师父不叫你来你就不来受戒了?这么被动?所以应该打香板。

第二个新戒就聪明了:哦,不能够说我师父叫我来的。说你为什么来受戒呢?我自己来的。“啪”,打香板。你师父没叫你来你自己就来?能够来?打香板,不尊师重道。

第三个想,哎呀,自己来的也不对,师父叫来的也不对,干脆不回答。你为什么来受戒呢?默然。默然也是“啪”打香板。我问你话,你为什么不回答呢?

这种禅宗的教育,这种棒喝,我们可以发觉,他不在乎你回答什么,就是,他在破你的名言分别。前面两个是破虚妄分别,第三个你不回答,破你的落入空亡。他就是要你内心能够无住,但是要生心,生心而无住。

在这个禅宗有一句话说:一念不生即如如佛。这就是说,这一念不生不是我们的明了性不生起,我们的明了性对一切的境界是了解的,但是心中没有名言。

这个没有名言在凡夫的阶位是很重要的,因为我们的我法二执要活动,一定要名言。你没有名言,你的粗的分别我法二执是不能活动的,因为我执,分别的我法二执要生起,一定要依止名言。当然,有些人比较厚道,厚道一点的人他的名言,他安立的名言比较不会去伤人,比较圆融。有些人比较刻薄,他安立的名言会比较尖锐一点。但是以佛法说都是名言。这些名言,不必要的把这个境界安立的名言统统要洗掉,保持本来面目。所以在圆顿止观当中他很强调你直下承当,一念不生即如如佛。所以在禅宗的教育,你进入禅堂那你一定是挨打的。

我曾经问过一个老和尚,这个老和尚是学禅宗的,我说:什么时候才不被挨打呢?他说:开悟的禅师他问你话的时候,他不在乎你回答什么,但是他会注意你的表情。你能够不落分别的时候,他能够感觉得出来,就是以心□□,这个老和尚是这样回答。

他说:他问你,什么是佛法大意?其实禅宗的话,佛法哪是书本上的佛法呢?门前,前面的一棵松树,你要什么回答都可以,但是你回答的时候是坚定的,肯定而且他的表情是不落名言的。他会从你的眼神里面感觉得出来你是不是在落入名言,你一落入名言,一定是挨打。所以他这个教育方式的确是善巧。

在这个天台的圆顿止观和禅宗的教育,都是要你保持现量的境界。不过要是权教的法门,比如说唯识、天台,就比较强调从闻思修入无生法忍,就是要闻思修,这个就是要落入比量。不过这个比量不是世间的人我是非,它是要你如理思惟。如者,随顺也,要你随顺佛陀的圣教,这个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,亦名为假名,亦名中道义。世间法的本质是毕竟空。毕竟空,这世间上怎么有呢?是一个假借因缘安立的假名、假相、假用。我们对于毕竟空跟因缘有能够保持一种平衡,那个平衡点就是亦名中道义,那就是中道。在空有的境界同时显现的时候能够平衡,这个就是中道,不落空,不着有。在权教法门很强调你要闻思修三种智慧。

我们看智者大师的《法华玄义》,他解释这个《妙法莲华经》,他解释这个妙法分成两种法妙,一个是实法妙,第二个是权法妙。智者大师赞叹圆顿的法、真实的法是妙,就是你直接依止清净心而起修,跟境界一接触的时候不落名言,这个法是妙。但是智者大师也赞叹权法,就是你从闻思修对治上的法门也是妙。其实这两个法是相随顺的。

我们老实一点说,我们一个刚初学者,你说我们面对境界不落名言是不容易做到的,有一点强人所难,因为我们内心的名言已经是串习太久了。你可以试试看,你跟境界一接触你只有第一刹那是现量,第一刹那,第二刹那你马上产生一种对立,你我的对立,从你我的对立当中再产生爱憎取舍,那各式各样的烦恼又活动,一定是这样的次第。

所以一个初学者不可能一开始就入不思议境,不可能,一定要思议。这个时候在权教法门就是你要对治,就是你要思惟可以,你要思惟佛法,思惟不净、苦、无常、无我来破我们的名言,以名言来破名言。但是当你在出家一段时间,你不断地以对治法修了以后,你会发觉你在佛法中的思惟的名言,它能够消除你其它的名言。就是你能够从对治法中修一段时间,你发觉你平常的名言会减少很多,这件事情真是妙,佛法的名言实在是妙。

佛法这个名言,佛陀他虽然呵责虚妄的名言,但是佛陀他也说法,他也讲出一个名言,但是这个名言来到我们心中的时候,他能够消除我们其它的名言,你看佛法是这样子的!你从佛法的名言里面去思惟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,诸法从本来,常自寂灭相,这样的一种清净名言,他能够让你一天一天把那个心中的名言给洗掉,所以这个权法它是随顺于实法的,这两个是相随顺的。

总之,我们最后的目的是要得到在无为法的现量,这个是最主要的。先得到根本智,然后这个时候的第二个在得到有为法的现量,它观察十法界的差别,后得智。但是我们刚开始还不能够放弃在佛法中的比量,还不可以的。这些权教对治法门,闻思修还是很重要的,但是我们知道目标是现量。

这个是讲到我们这个识对境界的一种认识,有三种的认识,现量、比量、非量。

再看第四,识所缘境。

四、识所缘境

前面的量是约着能缘的心来说,这个地方是约着所缘的境界也安立了三种,第一个是性境,第二个是带质境,第三个独影境。先看性境。

谓实根尘四大,及实定果色等相分境,唯依实种生,不随能缘见分种生,名为性境。

这个性,什么叫性呢?这个性就是真实的意思,真实,真实的境界。什么叫真实的境界呢?这以下说明,谓实根尘四大。这个实就是一种真实的作用,这种作用是由种子变现的,不是我们分别心所变现的。

比如说这是一个桌子,这个桌子是有真实的作用,它能够放书本,能够有很多的作用。那么你说这个桌子很大,这个大、小这个法是分别心安立的,这是一种对待的,这个大跟小没有真实作用。

所以这个地方这个性境是这样,真实作用的五根——这个是讲正报的色身,以及六尘——依报的六尘,这种根尘四大都是有真实作用的。

及实定果色,有真实作用的定果色,就是我们在禅定当中所现的色声香味触法,这个定果色,或者定自在所生色,这种相分境都是依止实种生,都是依止我们善恶的业种生,不是随顺能缘的见分——就是这个分别心所生起的,叫作性境。

这个性境就是说,这个境界的显现,它是由业力所显现的,因缘变的,不是我们的分别心把他现出来的。比如说我们在吃饭的时候,眼前真实有一碗饭,这晚饭是如实的现前在我们眼前,这个时候这个饭我们取到了,叫作性境。假设我们在打坐的时候,我们思惟,哦,现在放蒙山呢,这个地方有一碗饭,但是我们在内心当中也会现出一个饭的影像,但这个饭的影像不叫性境,它是由分别心所创造的,但是它也是一种影像,但是这个影像没有真实作用,因为你观想这碗饭你不能饱,它没有真实作用。它也不是由实种生,它是由分别心所生。

所以这个性境就是它必须有真实作用,由实种——实种就是阿赖耶识的善恶种子所变现,不能够由分别心所现,这个就是性境。

第二个,带质境。什么叫带质境呢?

谓心缘境时,夹带本质,变起影像,名带质境。

我们八识的心王跟境界接触的时候,它夹带物体的本质,但是,这个本质是现前,但是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,它自己又生起自己的影像,这个影像跟原来的本质已经不一样了,这是带质境。它夹带物体的本质,变起影像,而这个影像跟原来的本质不一样。

举一个例子,我们还是取这个第七意识,第七意识这个心王,他的了别功能,它去攀缘第八识的明了性的见分的时候,它也夹带第八识的本质,就是第八识的心王也现前。它夹带第八识的心王本质现前的时候,它去接触第八识的时候,第七意识的心王本身它在它的心中现出一个第八识的影像,而这个影像是个我的影像。而这个我的影像跟原来第八识的明了性已经不一样了,第八识的明了性是刹那生灭的,但是第七识去观察它的时候,内心生起一个恒常住、不变异的我的相貌,这个就是带质境。这个境界已经跟原来的境界不一样了,但是它还夹带原来的本质,有一点是本质的情况,但是已经不安全一样了,这叫带质境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游戏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全职法师:我本无意次元王座

去看梅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