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音0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12. 第12集《八识规矩颂》,八识规矩颂,妙音0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一、意乐故重。二,无治故重。

三,邪执故重。四,由事故重。

五,加行故重。

我们看这个附表第五。附表第五我们把这个第六意识所造的引业跟满业的情况,主要是根据《瑜伽师地论》讲这个业,《瑜伽师地论》讲这个三杂染,烦恼杂染、业杂染、身杂染,讲到这个业的时候,它讲到这个有重业跟轻业,也等于是就代表引业跟满业。先看第一个,引业。

这个引业就是说这个业力的势力强大,它能够引导我们第八识去成就三界的总报,叫引,就是牵引的意思。这以下的五种情况都能够成就引业,任何一个都可以,不必具足两个,任何一个都能够成就引业。先看第一个:

一、意乐故重。

你在造这个业的时候有强大的意乐,这强大的意乐包括三个阶段。第一个,方便时,你在造业之前,或者造善或者造恶,内心充满了期待,等待这一天的来临,在方便时就有这样的期待。根本时,这在造的时候起了很大的欢喜心,你完全没有一点勉强,内心很大的欢喜,正造的时候欢喜。第三个,成已时,造完以后内心念念地随喜,一点都不后悔,做这件事情内心很满意,希望下次能够再继续做,成就以后念念地随喜。假设这三种情况是具足期待心、欢喜心、随喜心,你所造的业那就是很重的业了,就是意乐,强大的意乐在三时表现出来,这个时候是重业,这是第一个。

第二个,无治故重。

这个主要是指罪业,这个治就是对治。说你这个人一生当中,乃至没有极少的时候来受持一个学处,就是受持戒法。你这个人从小到大完全没有约束自己的身口意,完全没有约束,你内心要欢喜怎么做,你就一定要做。说这件事情是罪业,我不管,我欢喜就好。就是说,你对你的身口意完全是属于一种放任的状态,那么随你所造的业都是重业。佛法是讲这个意思,说你不对治你自己,这个罪都是重的,无治故重。

第三个,邪执故重。

就是内心有邪知邪见了。前面是讲这个放逸相应,这个是讲邪见。说,你认为鸡鸭鱼肉是天下一道菜,鸡鸭鱼肉是上天创造给我们吃的,所以杀鸡杀鸭是没有罪过的。依止邪见来造业,这个业也是重,因为你在造业的时候没有惭愧心,尽情地造作。邪执故重,邪见也会使令罪业变成重业。

第四,由事故重。

前面的三个,意乐、无治、邪执,都是约着内心的状态,这个是约着外境,说你这个造业的境界是一个上品的境界。什么是上品的境界呢?就是:三宝——你是对佛法僧的境界来造业,你是礼拜呢?或者是去破坏呢?这个业都是重。你对父母的境界这个也是重业,你的父亲母亲。你对师长的境界这个也是重。在畜生当中,大只的众生比小只的众生业重。你说你杀死一只象比杀死一只牛的罪重;你杀一只牛又比一只狗的罪重;杀一只狗又比杀一只蚂蚁的罪重。这个畜生,《瑜伽师地论》是从大小只来判断的,越大只的罪越重。所以,事,就是上品的境界,父母、师长、三宝,这个都会构成引业的,都会影响到你的总报。

五,加行故重。

这个加行从两方面。第一个就是你造业的次数。你造的次数很多次,虽然它是一个很下品的业,但是你今生经常地造作,今天造作,明天造作,造作一生,这个业也不可思议,也会影响你的三界总报,造业的次数。第二个,这个业,你不但自己做,你还劝他人做,你找很多人跟你一起做,这个业也是重,不管善业恶业。不但自作,更复劝他。

这个加行故重,我们可以知道一件事。说我们做定课,每天拜八十八佛,你虽然每天就花四十五分钟,但是你点点滴滴,滴水长流则能穿石,你能够拜他三年五年十年,就不可思议。这个次数的力量也不可思议,所以这个次数也是很重要的,加行故重。

这个是说明引业,这些业力都会影响我们三界的总报。

【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八识规矩颂》最新章节。

再看第二个,满业。这个满业的势力薄弱了,它不足以影响你三界的总报,但是它会影响你的别报。

起造诸业,令业种子增长者,谓之增长业。若虽起身语等业,而不令业种子增长者,谓之不增长业。增长业定受异熟果,不增长业不定受异熟果。

先看增长业跟不增长业的定义。说我们造了一个业,可能是善业、恶业,但是这个业的势力很强大,能够使令你原来的业种子的势力增长,这叫增长业。如果我们起了身语等业,但是业的势力薄弱,不足以使令你的第八识的善恶种子增长,这叫不增长业。增长业决定要受三界的异熟总报,不增长业不定受异熟果,只受别报。不增长业根据《瑜伽师地论》列的有十种,有十种业是不增长业。

第一个,梦所作业。你在梦中作了很多罪业,你不但现在做梦,你从小到大,从大到老,从老到死,一生当中做了很多的梦,很多的梦都有罪业,但是这些罪业不能使令你到三恶道去。因为这个业,梦中的业,独头意识的业是不增长业。你虽然一生当中在梦中作了很多罪业,不要怕,那个梦不能让你到三恶道去的。不过你要醒过来以后,就是从独头意识恢复了,已经有眼睛耳朵鼻子,开始恢复了五俱意识,就是从梦中醒过来,你去追忆你梦中的境界,造了一些贪瞋痴的境界,你又起了烦恼来回忆过去的境界,这个时候从现在开始就算增长业了,就是你追忆梦境。你造了罪业没有惭愧心,继续地去追忆,这个时候从醒过来以后就是增长业了,在这个地方要简别一下。

二,无知所作业。你造这个恶业是受到药物和幻术的催眠,所以你杀人。你吃了药物了,你在没有知觉的情况去造这个业,这个业不能到三恶道去,只有别报。

三,无故思所作业。说你这个业不是故意的,晚上走路不小心踏到蚂蚁,踏到青蛙,这样的业力不能到三恶道,但是你跟它有别报,你跟它结恶因缘有别报的。

四、不利不数所作业。这个不利跟不数,从义理上看,它要加一个及,不利及不数,这两个情况要同时具足。说你造这个业的时候不是很猛利,不是猛利的意乐,而且次数也不是多。说你是在无意间造了一个罪业,造了以后你永远就忏悔了,只造了一次,一生只造了一次。造业的内心也不是很猛利,之前也不是充满了期待,造的时候也不是很欢喜,造了以后有惭愧心,永远不再造作了,一生只造作一次,这个也是不增长业。它是不利而且不数,这种情况是不能到三恶道去的。

第五,狂乱所作业。就是精神错乱了,精神错乱造了罪业,这个时候不能到三恶道。这个精神错乱在律上它也讲出一个标准,说你用手去抓火就像抓黄金一样,你连火都把它当作黄金的,这样子才算是精神错乱,这有一个标准的。

六,失念所作业。这就是说,我们一般平常都持戒,但是突然间有一天忘掉了,就是突然间应该要持戒忘掉了。你不是放逸相应,就是一时忘掉了,一时忘掉以后,以后就改过来。失念,一时的忘失,这样的业也不能到三恶道去。

第七,非乐欲所作业。说你造作这个业不是说你心甘情愿的,是受恶国王、盗贼的逼迫才作的,这样的业不能到三恶道去的。

我们昨天看《孔子传》,孔夫子后来就是周游列国,周游列国他第一个到卫国去。到卫国去,卫灵公给他六万的俸禄,但是没有重用他,后来孔子就离开了,就准备到陈国去,后来走错路了到了匡地,匡城。到了匡城,匡城准备要叛乱,要去攻打卫灵公,就把孔子围起来,围了三天,要孔子随顺匡地一起来叛乱卫灵公,但是孔子不同意。

孔子是个行周礼的人,怎么能够以下犯上呢!他不同意,不同意匡城只好把他放掉,放掉以后就强迫他,说:你要去哪里?孔子说我要回卫国。匡城人说,你要回卫国我不让你走,因为你把我叛乱的事告诉卫灵公,那卫灵公要来讨伐我们,你要到卫国去我就不让你走。孔子说,好,那我不到卫国去。匡城人说,那你盟誓,孔子就盟誓。盟誓了以后,匡地就把他放走了。放走以后孔子还是回到卫国。

子路就说:夫子,我们答应别人的事情能够不遵守吗?孔子说:盟誓这个业要成就,双方要心甘情愿才能够成就,不是你拿着刀子在我的脖子上强迫我,这种盟誓是不能构成盟誓的,非意乐所作业。

我昨天看到这一段,我想,孔夫子的智慧真是不得了。其实这个缘起法是很深的。我们学习经论我们才知道:哦,这个非意乐所作业,不能构成强大业性的。但是孔子是春秋战国时代,那个时候经典没有翻到中国来,他能够知道这件事情,这么一个微细甚深的业的缘起,他知道不是双方面心甘情愿的盟誓是不必遵守的,他知道这件事,所以孔夫子也的确是不可思议。

所以莲池大师说他是如同菩萨的示现,这的确是可以相信的。他就知道非意乐的情况所定的盟誓是不能构成盟誓的。佛法也是这个意思,你造这个罪业不是你心甘情愿的,是被迫的。

不过这个地方要注意,假设你刚开始是被迫,后来你在做的过程当中起了乐受,从这个乐受生起的时候就开始算增长业了。说你刚开始做是被逼的,你内心是心不甘情也不愿,内心只有痛苦没有快乐,但是你做了一段时间以后开始随顺了,开始欢喜的时候,这个时候就不是非意乐所作业了。虽然刚开始是被迫,但是你后来开始起欢喜心的时候,就从你那一念欢喜心生起开始就列入了增长业,这一点我们是要清楚的。假设你是从头到尾都是非意乐,这样子就是不增长业,不能到三恶道去。

八,自性无记业。这个业是没有烦恼相应的,也不是善心,也不是恶心,造这个业只是一种习惯动作,自性无记,这个是不能到三恶道去的,没有烦恼相应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游戏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全职法师:我本无意次元王座

去看梅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