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音0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12. 第12集《八识规矩颂》,八识规矩颂,妙音0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九,悔所损业。十,对治所损业。

前面的八个那都是凡夫的境界,这种业都是凡夫的境界,九跟十是修行人。说这个悔所损业,说我们过去曾经造了罪业,这个罪业是一个强大势力的增长业,可能是杀生,偷盗,邪淫,妄语等等的罪业。我们现在修行以后开始把这个罪业向佛菩萨发露,至诚地忏悔,立定誓愿永远不再犯。你这么一种忏悔的力量把相续心断了以后,这个时候就是可以把你这个增长的业就转成不增长业,因为这个破坏能够折损业的势力,这个业的势力被折损以后变成不增长业。

第十,对治所损业。前面主要是讲这个事忏,下面这个是讲理忏。理忏就是罪从心起将心忏,就对治心中的烦恼,就修四念处。你透过不净、苦、无常、无我的修行,把心中的烦恼给对治了以后,烦恼淡薄以后,这个时候的业力得不到滋润,也能够变成不增长业。

说初果的圣人他还在人天有七次的往返,当然他阿赖耶识当中很多的罪业的,但是这些罪业不能到三恶道去了。初果圣人不到三恶道去的,因为他内心的烦恼停下来了,这种粗重的烦恼都停下来了,这是对治所损业。你的烦恼淡薄以后,你的业性也会转变,因为这个业得果报,一定要有烦恼的滋润才能得果报的。就这个对治也能够折损业力。前面的忏悔是针对业性的忏悔,这个对治是就着内心的烦恼进行对治。不管是对业力的忏悔,对烦恼的对治,都能够折损业的势力。

除上十种,其余诸业,皆有增进长养业种之力量,名为增长业。

就是除了这十种以外都是属于增长业。

好,我们回到讲义。讲义是说明有引业跟满业的差别,前面就把引业跟满业生起的因缘,我们把它说过了。再看果,前面是讲因,业有引业、满业,那么再看果:

所遭总报,名真异熟。所遭别报,名异熟生。若总若别,苦乐万状,皆第六意识造业所牵感也。

他所遭的总报叫真异熟,所遭的别报叫异熟生。这个真异熟是指第八识,第八识变现的境界,因缘变。这个第八识所变的总报的时候,这个时候我们没有这个苦受、乐受、好坏的差别,第八识只有舍受。要到这个别报异熟生,就是分别变以后,前六识的这种情况出现以后,就有这个苦受、乐受、好坏的分别出来。真异熟的时候它就是把境界现出来,但是这个时候没有快乐,没有痛苦,没有好没有坏,没有这些一切一切的名言分别,都没有,完全是一种自性的分别,而这个受就是舍受。等到这个异熟生,就是前六识出现的时候,才有所谓的好坏、快乐、痛苦出现。

所以若总若别,苦乐万状,皆第六意识造业所牵感也。

这个意思是说,我们造业的时候,是第六意识它造业的。你得果报承受果报,感到快乐痛苦,也是第六意识。妙因妙果不离一心,若因若果都是你第六意识为主的。第八识它不承受果报,第八识他对果报的感觉就是舍受。第八识现出刀山油锅它也是舍受,现出诸天的殊胜妙乐它也是舍受。那么这个快乐的感觉是谁来承当呢?是前六识,主要是第六意识。第六意识是很特别,造业的是它,承受果报也是它,就是自作自受,可以这样讲,第六意识自作自受,所以若总若别,苦乐万状,皆第六意识造业所牵感也。

我讲一个小故事来说明这个因果的道理。

这个故事是发生在明朝崇祯年间,崇祯皇帝的时候明朝末年。明朝末年有一个居士叫黄景范,这个黄居士他也是学佛的,从小也是有善根,学佛,但是他这个人体弱多病。他有两个很严重的病,第一个是头痛的病,第二个是心口痛。尤其是晚上有时候一睡觉,有时候心口一痛就从梦中惊醒过来,经常是这样子,当然也找了医生看,就是看不好。看不好但他还是一样,每天做功课,他是对佛法有信心的。这个病就一拖拖到二十二岁。

二十二岁那一年,他有一天在房间里面坐,突然间就头痛得非常厉害,痛到就昏过去了。昏过去以后就在梦中,如梦如幻的那个境界里面看到一个人,男人,披头散发,拿着一个刀子就冲过来:还我命来!就往他身上砍过去。砍过去的时候旁边出来几个小孩子,就把这个刀子抓住,就帮他把这个刀子抓住。但是这个人的恨太重了,恨得很厉害,你不让我杀,就从嘴巴里面吐出恨的黑气。这些小孩子闻到黑气以后就倒在地上,他又继续要杀这个黄景范。

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一个老和尚,右手拿一个拐杖,左手拿一个念珠,他说,罢罢罢,冤家宜解不宜结,你就放了他吧。师父,我不能放了他,我找了他好久,现在才找到。这个人说,你是谁呢?我是云栖老人,就是莲池大师,莲池大师在排解这件事情,因为这个黄先生过去是莲池大师的徒弟,这个后面会讲到。

这个时候,莲池大师说,你就放他吧,不要再去报这个冤了,冤冤相报何时了。他说,好,我不要他的命可以,但是我要他的舌头,过去就把黄景范的嘴巴一打开,舌头一割就把它割掉,舌头割掉了。舌头割掉痛,就醒过来,醒过来手一摸舌头还在,但是不能讲话了。不能讲话也是没办法,头还是照样地痛,心口照样地痛,嘴巴也不能讲话了。

过了一段时间就睡午觉,睡午觉的时候,睡到一半,一个女人也是披头散发,也是念着还我命来,还我命来,拿着沙子就往他的身上一丢。在丢的时候旁边有一个金刚神就出现了,放大光明。这个金刚神一放光明,拿一个伞就打开,一个白色的伞。但是这个伞太小了,挡住了大部分的沙,其它的沙打到他的身上就像火一样的痛,又烧又痛。虽然烧痛,但是因为大部分的沙都挡住了。

黄景范说,你是谁?你这样子保护我。他说,我是护咒的善神。你是保护哪一个咒呢?他说:大白伞盖。因为这个黄先生持楞严咒咒心,就是楞严咒的后面那四句话,所以招感护咒的善神用大白伞盖来挡这个沙。

醒过来以后,有的被沙碰到的地方还是很痛,他就精进了,持楞严咒就持很多遍。明天睡觉,那个女众又来,这个时候这个护法神一打开的时候这个伞就更大了,就全部都盖住了。这个时候他对楞严咒就不敢放掉了,整天持。但是他嘴巴还是不能讲话,也是头痛、心口痛。

后来有一天,三个月,这件事情拖了三个月,做了一个梦。莲池大师说,你这件事情,这两个人过去被你杀害的,你要逆来顺受,而且要好好地修行、忏悔,你在一百天以后就会有消息,好好地安忍,这件事情会能够解决的,莲池大师就这样讲。他醒过来:哎呀,一百天也不是很久,我反正病也拖了二十几年了,就是很用功地修行,吃素。这个时候他都没工作了,整天就是跟出家人一样,修行。

到了快一百天的时候,他也做了一个梦,在梦境当中看到一个出家人。这个出家人不是莲池大师,是他过去的师兄弟叫大庆法师,他过去的同参道友,大庆法师,诵《金刚经》。他一听,哎呀,这个经很熟,因为他过去生专攻《金刚经》的,他就随着这个经的声音来到一个房子,坐下来,就是坐下听他诵《金刚经》。《金刚经》一诵完,特别诵到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,他突然间内心震动了一下,这个时候头痛也好了,心口痛也好了,但是嘴巴还是不会讲话。

诵完以后,他突然间觉得内心的那种障碍,就像一个人扛负很重的东西放下来一样,业消智朗,有这种境界。这个时候,他问,你是谁呀?他说,我是你过去的同参道友,大庆法师,我带你去见一个人。诵完《金刚经》以后,大庆法师就带着黄先生来到很大的一个宫殿。这宫殿的中央坐着一个红衣的老人,这个就是阎罗王,就过去了,阎罗王就把那个男人和女人叫过来——过去在梦中一个拿刀要杀他、一个拿沙要喷他的人——对质。

他说,你认识这两个人吗?黄景范说,我不认识。阎罗王说,你过去生你的父亲是姓刘,你们是一个刘家的家族。这个刘家族是在朝廷做大官的,这个姓刘的大官一开始娶了一个太太,娶了金氏做太太,生了一个儿子叫作刘之麟,刘之麟就是大哥,老大。后来,生了大儿子以后金氏就死掉了,大太太就死掉了。这个刘先生又娶了第二个,又娶了一个陶氏,生了第二个儿子叫刘之宝,刘之宝就是黄景范的前身,他是老二,弟弟。

这两个兄弟长大了以后就做了婚配,就结婚了。结婚的时候,他大哥的这个太太,等于他嫂子,长得比较美貌,他自己的太太长得比较丑陋。他的母亲就是生他的亲生母亲,就不高兴。不高兴,他母亲先起恶念,就把他儿子招过来说:之宝,你长得这么庄严,你的太太这么丑;你哥哥长这么丑,他太太这么庄严,这不相配。不相配怎么办呢?他的母亲就计划把他的哥哥跟他的太太害死,然后安排刘之宝跟他的嫂嫂结婚。刘之宝说,这事不可以。他母亲说,不可以也要可以,就是怂恿他,后来他也同意了。

同意了以后就在一天里面拿酒把他的哥哥、把他的太太灌醉,就把他们两个都杀死。古时候可能是很保守,家族也大,杀死以后就在花园里面就埋起来,埋起来也没有人知道,当然天知地知,没有人知道,很多的鬼神都知道。杀死以后他跟他嫂嫂就结婚了,结婚以后他这个刘家家族就开始闹鬼了,晚上一睡觉的时候那些鬼魅就出现了,闹得整个晚上睡不好,很苦恼的。请了个道士来驱鬼,就是不可以,驱不走,这个恨太重了。

有一天,有一个出家人来到这个地方,这个出家人是有道行的人,说我要跟你们化缘。待到刘之宝说,你化什么缘呢?他说,我们家有闹鬼,你要把我们家这个鬼的事情处理完,我就可以给你,什么东西都可以给你。这个出家人说,这个鬼呀,鬼是由心生,心邪则鬼生,心正则鬼灭,讲这句话,心邪则鬼生,心正则鬼灭。这个刘之宝说,什么叫心邪,什么叫心正呢?这个出家人就拿着拐杖指着刘之宝说,你问问你的良心就知道。这个时候刘之宝就害怕了:哎呀,我把我哥哥害死,把我太太也害死,这件事难道有人知道吗?

讲完,这个出家人就说,我要跟你化缘一件事情。他说,你要化缘什么?我要跟你化缘你太太。刘之宝说,我太太怎么可以给你呢?出家人说,哦,你的太太不可以给别人,那别人的太太就可以给你呀?他给你他心甘情愿?说完就走了。

走了以后,刘之宝就内心很内疚,为了要跟他嫂嫂结婚,把他哥哥也害死了,把他太太也害死了,这内心,心不安。心不安,终于就没有办法抗拒内心的不安,就到莲池大师那个云栖寺出家了。那个时候莲池大师还在,出家以后他就向莲池大师发露他的罪业。莲池大师叫他修忏,又叫他修苦行,三年当中为大众师服劳役。

三年他真正是真诚地忏悔,也真正是为大众师服劳役,消他的罪业。三年过去以后他去受大戒,受大戒以后他就开始云游四海。

不过从这个故事看,他后来是对这个般若智慧有点悟处的,有点小小的开悟的,但是阎罗王说,由于他今生当中只有自利而没有利他,所以福报太薄,所以还要受这些的业障,因为忏悔的因缘就免除了三恶道的果报。后来他的母亲陶氏,这个主谋人,到饿鬼道去了。到饿鬼道以后,他说,出来以后还要受贫贱的人的果报,又贫又下贱。

这个时候讲完以后,阎罗王就在这个时候帮他化解,就拿了一个盒子,把这个盒子打开,就有一个莲华,把这个莲华放到他嘴巴去,他舌头就可以讲话了。讲话以后他知道他的前因是这样子,内心也是开朗,开朗以后等于是把这个怨结给化掉了。他过去的的同参道友就把他带出殿外,又看到莲池大师了。莲池大师跟他讲一句话说,你要汲取教训,慎莫再犯,讲两句话,汲取教训,慎莫再犯。讲完以后他就醒过来了,醒过来以后,他就到山上去修行了。

这个故事是出在《净土三要述义》,《净土三要述义》里面讲到因果的时候,是发生在明朝崇祯皇帝。他过去的造业,但是因为忏悔的力量消除了三界总报,但是这个别报是在的,人跟人之间的恶因缘都是存在的,就是你因缘具足被他找到的时候,那就是很麻烦。不管这些业是怎么样的善恶,都是第六意识所造的,动身发语独为最,引满能招业力牵,主要是第六意识所造作的。

所以我们这个修行,为什么会要强调经常要修心?就是这个意思。因为你造业的主就是第六意识,你不把第六意识调好,你这永远是一个定时炸弹,它什么时候要造罪业就不知道了。所以外道就没看到这一点,你在外面的事相去调总是不彻底,你要紧的是心中要有个法宝,老僧自有安心法,八风吹来亦无妨。

这古人讲的,你要有一个安心法门,八风吹你的时候,诱惑你的时候,障碍你的时候,你能够在法宝中安住不动。所以为什么我们修行很强调要调心,很强调要把这个心带回家,就是这个道理,因为第六意识它是动身发语独为最,引满能招业力牵。它遇到了善因缘会造善业,它来到了三宝地会造善。他遇到了恶因缘,一念不觉它就造恶了。所以折服现行烦恼这个是很重要,当然就是你心中要有法宝,才能够安心。

好,那么我们讲到这里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游戏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猎人同人之开局带大黑猫的球跑了

努力挣钱的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