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音0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16. 第16集《八识规矩颂》,八识规矩颂,妙音0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天才一秒记住【】地址:

这以下是说明第七意识在一个无漏的清净的一个情况。这个初心就是平等性智最初生起那个时候叫初心,那么这个初心是在什么阶位生起呢?就是在极喜地。就是经过资粮位、加行位,到了初地的时候,这个时候平等性智出现了,就是初心的平等性。这个时候把分别的我执跟分别的法执给消灭了,这个是下品的平等性智。

那么再进一步,无功用行我恒摧,这无功用行就是八地菩萨。这八地菩萨的无相行,他是不必作意了,无功用。他那个无相的智慧能够恒常现起,到八地的时候他的我空法空的智慧现前,就能把这个我——这个阶段的我是指的俱生我执,这个俱生我执的现行也给破坏了。俱生的我执破坏了,这个是中品的平等性智。就是讲到这个平等性智有两层的转依,初地是一层,八地又一层。

我们看蕅祖的注解:

谓此第七末那,无始妄执我法。

这是说明这个第七意识无始劫来妄执我法,我相、法相。

直待菩萨初欢喜地,第六意识入二空观,断尽分别二执种子,亦伏俱生二执现行,此第七意识方得与平等性智相应。

这种妄执的我法要等到菩萨入欢喜地以后,这个时候第六识入二空观,这个第六意识指的是独头。我们也说过,第六意识入空观、入禅定都是独头,不夹带前五识的。入我空观法空观,这个时候断尽了分别的我执法执的现行跟种子,但是这时候对俱生的还是不能调伏,俱生犹自现缠绵,前面说过了,发起初心欢喜地,俱生犹自现缠绵。但是它有时候能够伏,他一入观的时候能够暂时伏住,他一出观的时候又起现行。这个时候第六意识入我空观法空观,这个时候第七意识就能够跟平等性智相应了。

再看:

然由俱生我执未断,所以出观之后仍复执我,直至八地无功用行,方不复起现行我执也。

就是在这个初地的时候,俱生我执还没有断,只是暂时伏,所以出观以后还有俱生的我执会活动。不过这个俱生的我执是不招感分段生死,天台宗说,只招感界外的不思议的变易生死。要到八地,无功用行我恒摧,到第八地无功用行,这个无相行的无功用现前,这个时候现行也调伏了,俱生的我执的现行也调伏了。

这个地方有一段话值得我们注意一下,我们看蕅祖的注解:谓此第七末那无始妄执我法。这个第七意识无始劫来妄执,这个妄,虚妄地执着有一个我有一个法。这个虚妄这句话是怎么说呢?我们先讲一个譬喻:

我们晚上要从阅读室到寮房去睡觉,走在路上,因为光线不好,看到地上有一个绳子。它实际上是一个绳子,但是我们的心跟这个绳子一接触的时候,我们心中生起一条蛇的影像,我们认为它是一条蛇,这样子叫虚妄。就是说,它是一个绳子,但是你心中现出的影像是一条蛇。

这个时候旁边人说,它不是蛇,它是一个绳子,你再看清楚。哦,它是一个绳子,这个时候你把心中的蛇的影像给消灭了,又恢复了一个绳子的影像,这就恢复了本来面目。这个意思就是说,我们认为我们的五蕴的生命体有一个我,那个我相是不真实的。然而我们修我空观把它消灭以后,这句话是说明一切法是不生不灭的。

这不生不灭我们不容易了解,为什么一切法不生也不灭呢?

就是说,一切法的自性从来没有生起过。说,我们的本来的生命体是有一个我的,然后佛陀一定要我们修我空观把这个那么真实的我给破坏掉,那么这个就不是不生不灭了。而是说,这个我本来就没有生起,本来就不存在。本来就不存在,我们在一切生命的生灭当中,我们捏造了一个我的相貌出来,然后把那个虚妄的我的相貌也消灭掉,所以说叫不生不灭。这句话懂吗?

就是说,这个我从来没有出现过。从来没有出现过怎么会有这样的相貌呢?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。佛陀要我们修我空观就是把心中所捏造的那个我,把它消灭掉,所以一切法不生也不灭。所以这个蛇从来没有出现过,没有出现过我心中怎么有蛇的影像呢?那是一个绳子,你把心中的蛇的影像去掉,就是这样子。

龙树菩萨说,诸法不自生,亦不从他生,不共不无因,是故知无生。说一切法是无生,它的自性是不存在的。怎么知道呢?如果它有自性,这个自性是怎么有呢?是有因生、是无因生?如果有因生,有三种情况:自生、他生、共生。

说,它自己能够生起吗?就是我们这一念心自己能够生起心吗?如果心能够自己生起,那就是一种常见。自生就是常见的思想,我这一念心不必依止种子,不必依止所缘缘,也不依止增上缘,也不依止等无间缘,就能够独立地生起了别,这就是自生,事实上不可能。要自己能够独立地离开因缘,独立地活动,自生,这不可能。

要说他生,有一个上帝,有一个他力能够使令我们生起。这个他生,古德解释这个他生,说他生的思想是断灭见。说,大梵天把我们的心创造出来,是他创造的,他如果不创造,我们的心就断灭,这是有断灭的思想。也不是他生。

自他和合也不是,自生也不能生,他生也不能生,两个和合也不能生。

那么你说无因生,世界上的事情怎么会自然出现?有因生,也不是自生、他生、共生,也不是无因生,所以一切法是无生,一切法是毕竟空。就是说,一切法从自性上来观察是无我无我所的,它只是一种因缘业力所现的假名假相假用而已,所以讲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。这个时候还说,亦名为假名,有它的业力所现的假名假相假用。这个时候一切法自性空,因缘有,这个就是中道义。

所以说这个妄执,我们一定要清楚,我们不要老是要保护这个我,其实这个我是不真实的。你说我们这个生命体有一个我,佛陀一定要把这个我破坏掉,不是这个意思。是说,本来是没有我的,佛陀是帮助我们恢复本来面目,是这样子的。所以说,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,是一切法不生也不灭,那个生灭是虚妄的,虚妄地生起,结果也虚妄地被消灭掉,是这个意思。

我们把这个第六意识入二空观,我们从唯识的角度来解释一下。附表第八。

这个唯识的修观它有一个好处,就是你容易有一个下手处。唯识的修观在《成唯识论》讲的很多,很详细,也很复杂,我们把这个里面的大意简要地说明一下,先说明这个众生的病态,再说明这个对治的法药。

在唯识的思想,说一切法有这个一念能缘的心,这个能缘的心主要是第六意识,当然也包括了前五识,夹带前五识。当我们这一念心跟这个境界一接触的时候,跟这色声香味触法一接触的时候,心中就有一个相貌,但这个时候的相貌是一种自性分别,就是依他起性。这个时候完全只是业力的显现,过去的业力把这个相貌创造了,我们这一念心把这个相貌取到了,说你是一个人的五蕴,或一个天的五蕴,这个都是一种依他起性,业力所现。

但是第六意识得到这个相貌以后,它第二个刹那就会产生名言。这个名言就是五遍行里面这个想,作意、触、受、想。有名言的时候就会发动分别的我执跟法执。所以这个我执法执要依名言,要施设名言,这个东西是好的,这个东西是坏的,有各式各样的名言。有名言以后就会产生一个义,就会有很多的观念,一切法有它的义。这个义有两类,一个是诸法的自性,一个诸法的差别。这个自性就是一切法它自己的体性,这个差别是指它的作用。它有它的体性,它有它的作用。

这一切法,意思就是说,在内心的状态当中,我们这一念心最初取到境界相的时候,那个是依他起性的。但是当我们名言分别生起的时候,就落入了遍计执了,就是分别变了。

比如说,我们刚开始,这一念心看到榴莲,榴莲的相貌在我们心中生起,这个时候我们还不能讲话,说它是榴莲,还没有这样的分别,只是一个相貌。但是当我们的名言分别以后,就会有差别了。喜欢榴莲的人,就会有好的名言来安立它:哎呀,这个榴莲太好了,颜色也美妙,味道也美妙,讲得跟天上的食物一样,增益它的功能,这个义跟自性差别都把它提高了;不喜欢榴莲的人,他用不好的名言来安立:这个榴莲味道也不好,颜色也不好,就减损了它的势力了。我们那个名言一活动以后,就是失去它的本来面目了,就是由这个我相法相的执着在里面了。

我们上次也讲过,说一个母亲她爱着她的儿子——小儿子,他对大儿子不欢喜。所以她同时看到两个儿子拿回书本的时候,她对这两个儿子安立的名言不一样。她说这个大儿子是怎么回事呢?说这个大儿子实在是没有出息,一拿到书本就睡觉。你看这个孩子,他不拿书没事的,一拿到书就睡觉;她对小儿子安立的名言呢,这个小儿子实在是不得了,睡觉的时候还拿着书本,你看,已经是睡觉了,他还不忍心把书本放下来。

这是表示什么?表示已经失去了他们的本来面目了。所以这个遍计执是怎么来的?是名言。所以说,我们今天要破遍计执,破我法二执。我们看下一个,无分别智,遍计本空,依他如幻。

从胜义谛的观察,一切法是我空法空的。这个遍计执,一个我,一个自我,一个是法的执着,那个自性是不存在,但是依他起这个因缘所现的假名假相假用,如梦如幻,这个世俗谛,唯识学是要保存的,那个相貌是要保存的,但是你心中的名言是要破坏的,所以这是合乎中道,非空非有。遍计本空所以一切法非有,依他如幻一切法也非空,正是合乎中道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游戏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猎人同人之开局带大黑猫的球跑了

努力挣钱的呱